Responsive image
我的母亲鸽瑞达
2014-06-09

在病苦中,母亲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每天的生活在祈祷中开始和结束。和所有母亲一样,在祈祷中,生活的困难和艰辛一个个被逾越了。母亲用她默默的忍耐,为我们树立了做基督徒和做人的榜样。

为什么要信仰耶稣?
2011-05-30

如果耶稣没有复活,他的门徒们就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改变:当耶稣被钉死后,他们怯懦地躲起来,见到他复活后显现,勇敢地到处宣讲。

放心,不要害怕!
2004-05-19

若望宗徒也说:“在爱内没有恐惧,完全的爱能驱除恐惧。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恐惧,而是信德、希望和对天主、对人那份执著的爱。礼仪改革推行这么多年了,我们还没有全面实行,因为我们怕教友不喜欢,遂听之任之。

​信仰分享(十五):四旬期的选择:找代罪羔羊或皈依
2022-03-20

没有找到罪魁祸首时,我们便会很容易将事情的责任推给天主。更糟糕的是,既然天主不会错,那我们会顺势责怪受害者:他们一定做了一些坏事才被天主惩罚。

信仰分享(二十):触摸与否?复活节的经验
2022-04-25

(若20:17)传统拉丁文的翻译,虽没有原文希腊文那般准确,但比较直接:「Nolimetangere!(不要碰我!)」

教宗圣神降临节讲道:让我们坐在圣神的学堂,由祂教导一切
2022-06-07

生命的伟大旅程中,圣神教导我们“从何处启程,所应走的道路和如何前行”。教宗首先表示,圣神为我们指出了灵性生活的起点,也就是耶稣亲口说的:“你们如果爱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

找,必找到(三十一)
2008-06-14

在新约中,在个人跟随基督的选择和信徒团体教会的存在之间没有任何分割,更谈不上有什么矛盾了。在致哥罗森人书信中,圣保禄让我们在初期基督徒的生活中看到了同样的情况。

教宗方济各2024年2月7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2024-02-14

(以下文案包括一些没有大声朗读但应该被认为属于教理讲授的部分。)毛病与德行(7):悲伤亲爱的弟兄姐妹们,早上好!

罗马:教宗三钟经讲话讯息:主耶稣要求我们超越物质挂虑
2012-08-07

  教宗本笃十六世上主日(8月5日)﹐常年期第十八主日﹐在冈道尔夫堡夏宫带领三钟经祈祷活动中强调:信仰耶稣不是一个观念﹐而是与赋予我们生命意义且生活着的「那一位」相遇。

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信仰
2004-02-20

当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后,生命可以由物质产生似乎是当代的思潮,但是巴斯德却勇敢提出反对,他认为如果物质本身可以产生生命,那生命是短暂,物质反而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