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警告司铎们说:“不要渴望个人成为什么人物,但要渴望为别人、为基督而存在。这样,借着基督,和基督在一起,为基督所寻找、并要把他们引向生命的道路的人而存在。
那我们要在心中自问什么是永生?我们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关于永生,对今天的现代社会来说,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信耶稣、天主教有什么不好啊?”老师看着小李问道。“天主教会在19世纪末借助帝国主义列强的势力对我们国家无论是物质上的掠夺,还是精神上的压榨,我是不能理解的!
平安乃世世代代人最大的渴望之一,教宗方济各的弥撒讲道,犹如在这渴望的两岸穿梭。当天弥撒所选读的《若望福音》启发教宗作了上述反思。福音记载,耶稣即将去面对苦难,他在临行前对门徒说: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几天后他来我校,问我有什么困难,鼓励我好好工作,他和蔼可亲,到了吃午饭时推车就走,听老师说他从来不在小学吃饭,从不沾人什么便宜。
首先要明确的是,你有信仰,是天主召叫了你,而不是你聪明,积了什么德,出身好,你人缘好……天主的召叫,往往是很奥妙的,在某种情况下,有人向你传报了福音,或者你不经意间看到了信仰的书报
在世界主教会议中,人若寻求天主的旨意,就总会有不同观点,会有讨论,这并非坏事!只要本着谦逊和服事众兄弟会议的精神,就是好事。没有任何审查,却有多加聆听,因此教宗称上届世界主教会议的讨论有启发作用。
我们基督徒信奉的是三位一体的真神,用不着去看黄历,更不信有什么凶日、吉日,借着耶稣十字架上的救恩,天天都是吉日,因为耶稣已经宣告:我已战胜了世界(若16:33)。
他的去世对祖母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打击,祖父临终时嘴里一直在叫祖母的小名,在场的人都默默地抽泣着,只有祖母没有哭泣,她一直守在祖父身边听着那一声比一声微弱的呼唤,那一声声的呼唤就仿佛一把把刀子在祖母心上刻着什么
从原著中可以看到,在作者马泰尔笔下的PI,生动地演译出人类应有的对生命的尊重和爱、对伙伴的忠义和信任、困境中的信念和坚持,并且让人相信上主的真实存在,正如马泰尔的写作目的:把信仰推向极致,直至人被迫超越了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