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十年动乱的岁月,姑夫为教会被关在监狱中,她一个人担起家庭的重担,既要抚养四个孩子,还要孝敬常年有病的婆婆。我们住在一个村里,我从来没有听姑妈说过一句怨言。
经历过“文革”不久的大陆教会,百废待兴,圣物稀少,心灵手巧的他,决定掐念珠为教会服务。在妻子李敏英的支持下,说干就干,4月才退休,6月就开始掐念珠,至今已掐了12年。
文革后,原宣化教区幸存的大教堂有四座,另三座是宣化天主堂、西合营天主堂和东城天主堂。谁成想这座逃过了十年浩劫的百年精美圣殿却毁在了我们自己今天的修缮之中,这中间难道没有我们值得反思的地方吗?
“文革”后的凤翔教区,教堂无一座,经书无一本,教友也不聚在一起念经祈祷,有形的教会似乎已不复存在。强神父身体不便,重担落在了侯神父的肩上,他泪流满面,久久地祈祷之后,一天恍然顿悟:培养圣召是重中之重。
虽然后来经历了文革的磨难,教会凋零,但信仰依然没有消失,在没有牧人的情况下,教友们悄悄地在教友家中聚会,过宗教生活,保存信仰。
文革以后,考取了上海第二医学院的硕士班,从而回到了上海;之后,又有机会多次到国外进修,甚至获得单位同意,准我到英国去进修了四个月的圣经学。尹玮玲和吉姆非常仔细地听我娓娓道来,并流露出关爱的眼神。
一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经国家依法划拨、出让或解放初期接收、沿用,或通过依法转让、接受地上建筑物等方式使用国有土地的,可确定其国有土地使用权;二是凡土改时期没有将宗教用地分配给农民,至今仍继续使用的,或“文革
钟楼后划归地区物资局,1968年文革的攻防战争中钟楼被毁损,不久物资局花了一万多元人民币才将其拆除,可见修得之结实牢固,据说是用糯米稀饭和优质石灰浆砌的,一万元的工钱在当时不是小数目喔。
不会忘记:文革动乱,国家遇难,教会遭殃,二人在不同地点身陷囹圄、遭受苦难,但都坚贞不屈,挺起胸膛,为主作证。 不会忘记:改革开放,教会复兴,二人挺身而出,寻找迷失亡羊回归主之羊栈。
不会忘记:文革动乱,国家遇难,教会遭殃,二人在不同地点身陷囹圄、遭受苦难,但都坚贞不屈,挺起胸膛,为主作证。不会忘记:改革开放,教会复兴,二人挺身而出,寻找迷失亡羊回归主之羊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