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英摘自北京《南堂周刊》第51期(有删节)
首届会员大会前举行的讲座中,驻北京的“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秘书长罗世范博士StephanRothlin阐述了利玛窦对今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关系。
在北京的“千年博物馆”中,只有两位外国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而得到纪念,一位是马可波罗,另一位是利玛窦神父。
该批文物自2月起已先后于北京、上海和南京展出,澳门为巡回展览的最后一站,并特别展出利氏的绘画及地图、早期澳门天主教会的文物,以及利玛窦友人的书法作品,当中52件由澳门教区借出。
明清之际寓居北京的汤若望神父,就常在寓所内用蜂蜜、鸡蛋、麦粉为原料制作“西洋饼”,款待达官贵人。据说,西洋饼“薄如楮,大如碗”,食者皆“诧为殊味”,觉得新鲜惊奇。
特邀中国社科院高师宁教援、菲律宾社会学经济学家白川教授、北京上智编译馆馆长赵建敏神父、天津教区西开总堂副本堂张志周神父等前来授课。学习时间为5天。 开幕式由进德公益副主任韩清平神父主持。
一、艰难历程苏百勤神父,圣名路加,1923年5月25日出生于丰润区三女河乡黄花港村热心教友家庭。
并编写了多种宣讲天主教教义及宣扬表彰好人好事的小册子,在主日弥撒结束后,散发给教友们。他编写的工具书有:《外贸经济英语用法词典》。
看着一张张纯朴可爱又天真无邪的脸,我不禁在心里赞叹神父的博爱精神,对这些非亲非故,又不是教友的孩子们无私地奉献,把天主的爱带到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真的不虚此行,感谢天主!
我来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自太爷到父亲都是老教友,我在大学的时候是油画专业,在徐悲鸿画室时,戴泽老师要求学生严谨、认真,素描功夫要扎实,至今记得徐悲鸿的一句话: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