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台湾中央图书馆馆长、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兼任文化大学、天主教辅仁大学等校教授。先后得到过韩国成均馆大学和美国圣约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及罗马教廷圣额我略高级爵士称号。
再后来,凭借自己巨大的社会声誉,再加上与美国的关系,英敛之在北京设立了公教大学,后改为辅仁大学,并出任第一任校长。此外,英敛之每年冬天都要募集赈款,在香山开粥厂,赈济贫苦百姓,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当时的修院院长是富施公,副院长张维笃,修院根据当时教育局的要求,聘请北京辅仁大学毕业生刘大洲、刘洪训、张庆福等人做教师,教材与社会中学课程一样,此外还增加了教理课和拉丁文。
自从他进入修院,这里每天的弥撒、每周主日的圣体降福礼仪,还有节日的文艺活动都少不了他。事实上,张圣召的修道历程也是坎坷不平凡的。生活中的他是个谦虚、诚实、性格内向的孩子,学习上很用功。
弥撒是教会礼仪的中心,也是高峰。早先圣教会举行弥撒是用拉丁语,教友不懂,所以过去叫望弥撒,而如今弥撒本地化之后成为参与弥撒。弥撒是祭献天主的最重要之礼。参与弥撒是我们人恭敬天主应尽的严重本分。
虽然堂区常常有成年或老年教友辅祭,可是这项服务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特别的意义,通常也是孩子们能够深入地认识礼仪,了解教会,深化信仰的机会。
殡葬弥撒由温州教区负责人麻显士神父主祭,30位神父共祭、教区修士、小德兰修会全体修女、孙公亲属和近2000名教友共同参与礼仪。
而会后决定为集中处理杨主教的殡葬礼仪,故暂不决定署理主教人选,并由辅理主教夏志诚暂代管理。
1月13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保禄六世大厅周三的例行公开接见活动之后,接见了平安夜弥撒上台礼仪中试图接近他的女子SusannaMaiolo。
除了神学院自身的建设之外,教会大学实际上也参与了现代世俗教育的发展过程,这与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