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今天福音中若翰所说的:“我本来应当受你的洗,你反而来找我吗?”
记住态度也很重要,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你们要时常准备答复,且要以温和、以敬畏之心答复,保持纯洁的良心。
耶稣成年后开始公开传教,他来到约旦河接受若翰让人悔改皈依的洗礼。教宗说,在我们眼前发生的这件事看起来可能很荒谬:耶稣需要悔改皈依吗?当然不需要。
因此发自肺腑地告诉若望宗徒和我们后人,看,你的母亲!(若19:27)让我们深情地用心看圣母,就会由衷的从内心,无限钦佩我们的母亲玛利亚,为了人类献出了自己的独生子;母亲在儿子最光荣的时刻隐退了。
若不经官府允许,那些在十字架上的尸体都不许卸下安葬。玛利亚想到这些,泪如泉涌,忍不住跑回屋中,她想,趁着现在还有机会,给耶稣提前行个体面的安葬之礼吧!
教宗强调,一个社会若发展针对丢弃文化的抗体,承认人的生命不可侵犯的价值,将实际奏效的团结互助作为人类共存的基础,这个社会才堪称为“文明”社会。
正如雅各伯宗徒所告诫的那样:“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假设有弟兄姊妹赤身露体,且缺少日用粮,即使你们中有人给他们说:‘你们平安去吧,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
(若18:4)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今天我们要默想一关键场景,它标志着耶稣受难开始:他在橄榄园被捕的时刻。圣史若望以其一贯的深刻笔触,并未呈现一个惊惶逃窜或躲藏的耶稣。
玛利亚和若瑟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比今天省心。每年圣诞节都会重演同样的情况:恐怖行动、战争和大批人被迫出走的消息爆满,让我们即时就能看到。
他解释,因为耶稣基督是永生、喜乐的根源,亦是永恒的主宰,若我们有了耶稣基督,甚么都能得到,因为藉着基督,我们成为了天主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