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们也在“玛利亚·普桑潘(MariePoussepin)学校”服务,在那里,不仅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还教他们要珍惜生命、尊严与和平。
因此,大公会议以坚定和深思熟虑的话申明:「虽然弥撒为信友具有训导价值,但教长们认为,不宜普遍地以本地语言举行弥撒[12]。」
王一芳为福传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然而仍有一些人怀疑、反对、冷眼旁观,更有私下探密。当他们发现,她是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拿着家里的钱,四处奔波传福音时,他们被深深感动了,更是被她的奉献精神征服了。
时至今日,教会已在这盘石上立了将近两千多年,虽然在风风雨雨中经历时代的变迁,承受外来的打击,也饱尝因内部软弱而来的困扰,但她仍然跟随圣神的带领,秉承主旨,继续把主的爱传播到普世。
2008年6月28日,普世教会庆祝圣伯多禄和圣保禄这两位使徒的瞻礼,教宗本笃十六世强调两位使徒的出现是因为他们是“一个新城的开创人,以新的实实在在的方式实现了成为兄弟,使耶稣基督的福音成为可能”。
当然,也表达了个别地方教会与普世教会的共融。 整个教会在本质上是传教性的(Mission),教会的基本特性是传教。
正是有感于宗教信仰对伦理道德的巨大价值,所以俄国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发出了“假如没有上帝,道德如何可能”的追问;也正是宗教伦理价值的巨大和各种宗教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共通性,所以宗教成为当今寻求普世伦理的重要资源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接纳这建议,并视为一渴望,要全面地响应一个普世教会和地方教会的需求。[8]《天主教教理》是在天主教全体主教的共同努力之下而编辑成的,这本书确确实实表现出我们所称的信德交响曲。
这奥迹是如此伟大,任何人不能等闲视之,也不得漠视感恩圣祭的神圣性及普世性。(EE52)谁有资格领受圣体因为感恩祭如此重大,教会对于人们领受圣体圣事特别小心翼翼。
罗马公教会,尽管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却始终能够成为普世教会的母亲之邦,奥秘便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