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第46章问答1.问:雅各伯起程前往埃及时,在哪里献了祭?为什么?答:雅各伯在贝尔舍巴献了祭,那里是他父亲依撒格曾敬拜天主之地。
答:他请求梅瑟和亚郎祈求上主移去虾蟆,并承诺放以色列人去献祭。问5:虾蟆灾结束后法郎是否守信?答:没有。他见灾情减轻后,心再次变硬,不肯放走百姓。第二部分:第三灾——蚊子灾问6:第三灾难是什么?
……本人的书籍、衣、物,亲人们可向教区要求一些作为纪念,其余全由教区处理。本人的工资极微薄,没有什么结余,也没有欠人的债。
弥撒由教区公署主任张世斌神父主礼,追思礼仪由张庄本堂申爱国神父主持,来自周围堂区的16位神父与祭,300多教友参礼。
圆形主殿周围,几个小的圆形体量依次构成了小堂、祭衣间、小型接待室和办公室等功能空间。高耸的钟塔亦为圆形,成为了山下可见的标志之物。
但起初的热情渐行渐消,我开始对枯燥的“例行公式”的修会生活产生了厌倦与质疑,难道一个修女的生活就是度集体生活、工作、学习、吃饭、睡觉、祈祷、严守静默甚至穿苦衣、扎苦带吗?
他是公认的钦使和大司祭(希3:1),是仁慈忠信的大司祭(希2:17),是按照默基瑟德品位的大司祭(希5:10),是未来鸿恩的大司祭(希9:11),是掌管天主家庭的大司祭(希10:21)。
有时因有些老教友行路不方便,他宁可推迟举祭,也尽力等这些老人,常常让这些老人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让其平安喜乐地参与感恩祭,领受圣事。
十字架绝非放在祭台上的装饰品,而是天主爱的奥迹。 当天的弥撒读经一选自《户籍记》,讲述以色列子民在旷野中行走时,埋怨天主和梅瑟。当上主打发火蛇到他们中间时,人民遂承认自己的罪过,请求救恩的标记。
因为是小堂口,神父来的次数有限,所以哥俩有分工:先是马建清负责接待神父,召集教友和张罗堂里及祭台上的事情;马仲清负责后勤,包括神父的吃住及前来服务教友的生活事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哥俩又换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