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从别人那里听说过基督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亲自与祂交谈。其实,这就是祈祷。祈祷是直接与耶稣对话,也许我们的心仍然混乱,我们脑中充满怀疑,甚至有对基督和基督徒的蔑视。
这些工作我们做的不是很好,很多人学习《圣经》只是停留在表面读和听,没有深入进去;一些老教友家庭的子女,很少进教堂,我们连自己的子女工作都没做好,又怎么向别人传福音呢?
还有一位教友出发时,因两臂疼痛,靠别人帮忙提行李,没过两天疼消痛止,上车下车她自己背包提箱一切如常。 天主对他们的光照,最明显的表现是天主赏给了他们以郑约瑟为主的领导班子。
无私忘我,爱护别人(显然爱护比爱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容易引起共鸣。)和耶稣的初衷异曲同工。同样地,帮助人,因为内心的初衷和目的不一样,结果会大相径庭。
就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了,主耶稣也受到了当时人的嘲笑:“祂救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谷15:31)。如果主耶稣企图从当时的宗教领袖那里得到安慰和帮助,那么,祂将认为他们整个民族的信仰都是假的。
吕姐感叹:望了这么多年弥撒,好像今天才感觉到老人受重视、被尊重,当她在为逝去的亲人祈祷难过时,我也不知道说了啥,她一下子乐了,说:“别人正伤心呢,被你打岔了。”
(玛16:26)训道篇2:21:「有人以智慧、学问和才干劳作得来的,却应该留下,让别人不劳而获:这也是空虚和大不幸。」【历史背景】训道者指出一种古老的社会现实:劳动所得可能最终流入不配的人手中。
耶稣为失落者的回归而喜极而泣,我们若与圣心契合,也应为别人的悔改而鼓掌、而祈祷。
背景说明:富翁终于为别人着想,但仍设想以超自然显现震撼亲人。这种思维忽略了启示的常规途径——即梅瑟和先知。灵修意义:我们往往希望奇迹迫使人信主,然而天主更重视人自由、理性的回应。
我还是找别人修吧!’”就在他为生活艰难奔波、辛苦跋涉的时候,两周岁的孩子因先心病去世了。伤痕累累的宋福军为孩子的去世哭得一蹋糊涂,但哭过后,他还是挺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