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朋友一样对待所有的人,像父亲一样爱护自己的教友,像儿子一样感恩大家的关爱。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觉得自己与教友们就是家人与朋友的关系,无论神父还是教友,大家都是天父的儿女,只是职务不同。
唯有怀着感恩之情接受天主所给的恩典与十字架,彻底的交付自己,幸福自由才能真正的拥有。小树的成长离不开园丁的灌溉与哺育,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教会这块肥沃的土地呀!
从他们对郑公一往情深的怀念和感恩中,我不但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藏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而且最后也明确无疑地锁定,当年的郑爵铭神父就是死了还活着的那个人。
李若瑟充满感恩地回忆。以后他在与这位知心好友的交往中,了解了很多有关天主教的情况,并详读了很多教会书籍,其中就有发行全国的“信德”。最后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李若瑟来到了北京西什库教堂并加入了慕道班。
天主教衡水教区封新卯主教在闭幕式上说:“这两天能专心听到这么多中外专家和学者的演讲,如同饱享了一道学术大餐,我为此而感恩。
我的见证不是我所经历的岗位更换,而是感谢天主,在经历了这一切以后,我没有变得偏激、仇恨,反而心中常常充满来自造物主的喜乐、感恩和宽恕。
这一次,我学会了感恩。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教友联系到我,为他的孩子询问耳蜗手术的事。他们得知了我在教会机构工作,问我:你为天主工作,他怎么赏赐你这样的磨难?
看到他们对生活又充满希望时,更坚定了我服务的使命,也更加增了我的感恩。
夫妻若能在祈祷和参与弥撒圣祭中,把彼此的幸福与家庭的和谐交托在慈爱的天主手中,即使婚姻生活中会碰到挫折与挑战,他们的内心也一定是充满平安与喜乐、感恩与赞美的。
更感恩导师对无助的自己的陪伴与引导,多次让我体验到了"天开了”的心境。这段时间的滋养,将成为我在奉献生活路上面对"加尔瓦略山"的动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