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徐以骅教授在“正定教堂惨案暨宗教在战时的人道主义救助”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 Speech of Dr.XuYihua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2014-10-28

第一次重大结合是在辛亥革命前后,当时的革命组织中就有不少基督徒;第二次重大结合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此期间基督教会可以说与中国人民的进步(抗战)事业发生了更加全面和整体性的结合。

江苏:海门教区获狼山圣母堂建筑师后人赠予圣沙勿略圣髑
2014-12-16

海门教区境内的狼山圣母堂是长江流域北岸唯一的宗座朝圣地,其教堂风格独特,在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由沪上著名建筑工程大师潘世义先生接受朱开敏主教邀请,临危受命设计督造,历时一年落成。

宁波:一座建筑,牵动全城人的心
2014-07-30

1903年,赵保禄在江北岸泗洲创办了中西毓才学堂,北伐时改为养老院,后来又在原址设毓才小学(男女分校),抗战后设毓才中学。1948年起学校改组,改名为益三中学,班级只办到高一为止,人数亦不多。

从历史深处看教会大学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
2010-11-09

1879年美籍犹太人施约瑟在梵王渡(注:今上海万航渡)创办了上海圣约翰书院,1896年改组成为沪上唯一高等学府。1903年,震旦大学由毁家兴学的著名教育家、爱国神父马相伯先生创建。

罗马:教宗本主日册封六圣人 显现教会内多元成圣
2010-10-17

十月十七日封圣礼的其中三名新圣人。左起:加拿大的贝塞修士、澳洲的麦琪乐修女和意大利的瓦拉诺修女。(图:天美社)教宗本笃十六世十月十七日会于在梵蒂冈册封六位圣人,他们当

在“正定教堂惨案暨宗教在战时的人道主义救助”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闭幕词 | The Speech of Fr.Paul Han at the Ending
2014-10-31

进一步挖掘和研究包括传教士在内的宗教界人士在抗战中的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人道救助和物质援助,还有精神鼓励和安慰),重新评估传教士对近代中国的地位与贡献等提议,获得了与会学者们的共识。

浙江嘉兴遣使会史略(五)
2011-10-27

1946年抗战胜利后,嘉兴文生修院改为江西、浙江二省的总修院,遣使会的神哲学院留在嘉兴文生修院,初学院则迁往嘉兴乍浦。1947年,江西和宁波大修院停办并入嘉兴文生修院,修生来此学习。

效法耶稣真兑现 舍己为人树典范
2016-10-28

抗战老兵张天保1927年出生于陕西朝邑(今大荔)县,17岁时,为响应民国政府号召,毅然投身军旅,加入抗日救国行列。22岁远离家乡,迁居台湾。此后40余年,未曾回过大陆故乡。

拉美地区再次位居被杀牧灵人员“榜首”
2018-01-01

今年,为了纪念他们的英勇事迹,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所和天主教河北信德文化学会于十月二十五日在北京联合主办了抗战初期‘正定教堂惨案’八十周年学术座谈会。

梵蒂岡:教宗清晨弥撒:选择爱天主或做伪君子,没有第三条
2015-03-13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3月12日在圣玛尔大之家清晨弥撒讲道中强调:基督徒没有妥协的道路;若不像圣人们那样让天主的仁慈触动和去爱近人,他最终将成为只会毁坏和迷失、不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