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将比喻的视野颠倒过来:不将他人视为我的同类,而是让我有能力做他人的同类。教宗表示:我喜欢把传播的力量界定为做近人。
他们说:为什麽我们要与他人如此不同?因为自从我们与他们绝交後就遭遇了许多患难。我们去找他们吧!其实大家都一样。教宗在解释这篇读经时用了三个词:世俗、背教和迫害。
藉着修和圣事的奥迹,他成了天主的活泼爱抚,治癒罪人的创伤,恢复他人心中的安宁。圣庇护始终不知疲倦地接纳并聆听他人,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散发上主宽恕的馨香。
那麽,我们该怎样做,才能看见、体会、触摸和悲悯他人的创伤呢?龙基神父针对这个问题回答说:我们应该学习耶稣的目光与举止,也就是慈善撒玛黎雅人的目光与举止:看见、停下、触摸,这三个动词绝不能忘记。
只有给他人爱,自己才能拥有爱,爱他人就如同爱自己。只有给他人更多的爱和关爱,他人有爱才能给你爱和关爱,人一但拥有不了爱,就会产生孤独。
除过圣经训谕,社会上也有好多有关说话的格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多龙泉,杀人不见血;言多必失,适可而止;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勿论他人非、是非生于乱开口
教宗论及的各种抗拒包括言词空泛、自我辩驳,以及指责他人。当天的弥撒集祷经向上主呼求说:「求祢施展神能,大力援救我们,并以祢的仁慈恢复我们因罪恶而失掉的恩宠。」
当我没有能力向他人开放、尊重他人、与他人交谈、与他人对话时,就会爆发战争。教宗也谈到他对大学的理解,强调大学是可以对话、能容纳所有人的地方,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陈忧道神父为教友们解读了生活中各种隐性的暴力谈话方式,剖析其中隐含的情感伤害,指出只有怀着爱与尊重去聆听、感受和回应对方语言背后的需要,才能有效化解人际间冲突,并达成有效的沟通及由衷的互助,进而实现既丰富他人生命
我们之所以缺乏这种高超境界的原因就在于常把宣讲天主的国与救治他人疾苦割裂开来,只注重口头上、言语上的津津乐道夸夸其谈,而忽略了迫不及待、刻不容缓地解除他人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