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老人的二儿子回来了,把他大哥撵了出去。过后买了食品给金神父送去以示道歉,但金神父却说:“你不要责怪你大哥,你把东西给你大哥拿去,要不我们怎么感化你大哥呢?”
每天看圣经,做弥撒有了虔诚的意识,他说:“有一天我正做弥撒时,突然感觉祭台下面的教友们都是我的亲人,一下子拉近了我与教友间的距离,让我叫一个老人爸爸我都能叫上来。”
巴彦淖尔教区杜江主教深为这位耄耋老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生命不息、福传不止的使徒精神所感动,曾经赋诗一首:“堪为圣范奉献一生,铎德荣主引路益人。笔耕不辍何似九旬,二心一德见证永恒。”
记得是暑假,我和母亲及父亲一起在玉米地里锄地,路边走过一位留着山羊胡须的老人,妈妈告诉我,他就是家乡新来的本堂神父。
今谨撰文追忆与其两次相遇,并以其105岁的长寿之道与认识和爱他的神长教友及关心他的读者朋友一起纪念这位世纪老人。第一次相遇于石家庄信德社2007年春,郭神父在孙建波神父的陪同下到访信德社。
有一次,一位老教友病逝了,子女们都是教外人,吴理芬就请神父为老人做了弥撒,她说:炼灵最渴望在世的人们为他们献弥撒,因为这是减免他们炼苦的最佳途径。
孩子们穿上了新衣服我们第一站选择的是为鲁甸县小寨乡老公房社区50名灾区贫困孩子每人送一件羽绒服。10点抵达,这时小孩们和家长已经到了,孩子排起了队,他们用行动在迎接我们!
面对痛苦、贫困和受伤的哭诉,教宗用慈父的臂膀拥抱曾流浪街头的菲律宾小女孩,抚慰她的伤痛,唤醒我们哭泣的能力。面对教会自身积弊,教宗毫不避讳,力行改革。
每年入冬之前神父都会到较富裕的堂区找神父讨些钱,买教堂用的过冬煤,顺便也不忘为贫困教友讨些哀矜买些米面。神父每天5点起床做早弥撒,农闲时给教友讲道理,假期给孩子们办班开圣体、坚振。
(玛19:21)可见因主的缘故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人,或是照顾主内贫困的和有需要的肢体,都是储蓄财宝在天上。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在某次演讲中曾引用耶稣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积累天上的财富,而不是地上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