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子耶稣基督降生成人,不是为了惩罚我们的罪恶,打击人的软弱,而是为了赦免我们的罪过,提携软弱的人,邀请我们跟随祂承行天父的旨意,参与天主爱人的行动。
“跟随者”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益处,使自己富足超越他人;“门徒们”的目的是为了承行天父的旨意,使万民成为门徒。
那么,要怎样行才算是光荣天主的表现呢?圣伯多禄宗徒说:你们是被特选的种族,是有王家的祭司,是圣洁的国民,是属于主的民族,要叫你们宣扬那由黑暗中召你们,进入奇妙之光者的荣耀(伯前2:9)。
直到1513年在他教授圣经时突然领悟因信称义的道理,而不是当时所认为的行好事上天堂的因行为称义理论;1517年他在威登保教堂揭示95条纲论,反对出售赎罪卷。
比如在互动圣歌这个环节,李文璐他们的第十组的学员就有两种意见,青年和心态开放的慕道者学唱这些歌曲时也很积极投入;而以老年和较传统的慕道者为代表的一方则一听吉他声就感觉燥得慌,有几位学员来自教友家庭,其中一人说
今天世界开放已是主流,现实生活中,我们吃、穿、住、行已和普世人群没什么两样,亦早已接受适应地球村的风格概念。
一无所有的修女们于是凭着对天主的“信”和“爱”行动了起来。聚会当晚,全体修女跪在圣体面前朝拜圣体,并信心坚定地跟天主索求100万,向天主说:“如果这是你的旨意,你会成就它。”
“因为凡行不正义的,必要得他所行不义的报应;天主决不看情面。”(哥3:25)尤其是“心术不正的,必然消逝”。(哈2:4)对一些特别邪恶的杀人者,神为他们的死的情节,设计得曲折而离奇。
无论何人、何事、何行、何业,心诚则灵,才如有神助。可惜的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灵性已经死亡,剩下的只有世俗的观念。被破坏的,无从恢复;被驱赶的,难以召回。社会倒退如溃堤围,又误了多少人间苍生!
对百刻制加以改革的做法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新鲜,例如汉哀帝时和王莽时,就曾分别行用过120刻制,而南北朝时,南朝梁武帝也先后推行过96刻制和108刻制,但由于受到天人感应等非科学因素的影响,这些改革都持续时间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