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现在成为了移民教友的一个温馨的信仰之家。(有关这个移民团体内容详见“信德”2014年2月27日第8期《回家记》)。可以说,这信仰之家使很多的移民教友重拾了信仰,灵性的生命得到了及时的滋养。
特别是那些困难之家的庄田里,一定会看到他汗流浃背的忙碌身影,乍看之下,无异于一农夫。
进德公益代表广大捐款神长教友也对英雄家属奉献了爱心。河北新闻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等各大媒体均报道了这一感人事迹。
上海横沙岛的教会都是一些70岁以上的老年人去教堂,2008年白万庆去那里福传,老年教友差点儿把他撵出来,因为他们觉得白万庆简直就是个怪物,他们说:年轻人都到上海打工去了,谁还念经呢?
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我们师生共同度过的最艰苦的人生历程,是神父以父亲的大爱支撑着由10多位年轻人组成的修院之家,那时的我们,经济无保障,衣食住行无着落,是神父历尽艰辛,受尽劳苦,为我们寻觅安身之所,
但在圣神的带领下,他逐渐认识了天主教,并受玛德·罗宾(MartheRobin,爱德之家创始者)的影响,决意回归天主教并由主教手中领受执事职,以平信徒的身份献身于先知性的工作,这种发展方向正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倡导的精神
我家是世代天主教家庭,又是察北绥东(绥远省东部)有名的缙绅之家。当时,父、兄辈参加抗日同盟军的有数十人之多,不少人还担当了高中级军官。
圣母升天节之后,我们就称这个团体为“圣母堂”,字面意义就是荣福圣母之家。圣母堂的诊所在洪灾退去,灾民归乡时,有多位女子因为家乡有土匪打劫,被迫选择继续留在圣母堂。贞女们向这些女子传授教理,教她们祈祷。
经过反复协商,感谢该院老年心血管二科,最终接受了母亲住院。10月20日,母亲几乎滴水未进,身体相当虚弱。次日,我为母亲切开了一个她习惯每日必吃的大红石榴,我们娘俩一起开心地分享。
侯进德主教戴着主教高冠,手拿权杖,神父都身穿老罗马式祭衣,头戴四角黑方帽。张元绰神父和安神父在主教两旁,庄重神圣的礼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