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日的福音(若13:31-33,34-35)记载了耶稣于最后晚餐的说话,当时黑夜正慢慢笼罩一切。这篇福音一开始说,在“犹达斯从席间出去以后”,耶稣便说这些话,而我们亦从中得知:那是晚上。
我在惊喜中,总觉得这是小耶稣和我开玩笑。当我和百余名主教,千余名世界各国的司铎弟兄,步入大殿时,大殿里面各个方位,已经坐满了来参与礼仪的各界教友与朋友。
虽然例行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因此取消,但教宗依然要求圣座新闻室将预备好的要理讲授稿件公开发表。教宗继续以“耶稣基督是我们的希望”为主题的系列要理讲授,阐述了耶稣与富贵少年的相遇(谷十17-22)。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冬天,曾经有一位从安徽乞讨过来的算命老人,手里拎着一个鸟笼子,肩膀上搭着一个布兜,走到我家门口就蹲在那里避风,父亲出去抱柴火的时候看见了,就把他让进了家里来。
南堂诊所是耶稣圣心修女会几位修女在服务,修女们待人热情,医术高超,认真负责。诊所不用挂号,就诊方便,随到随看,收费合理,服务周到,多年来为教友及周围群众服务,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城郊的人也慕名而来。
这里不只是去探寻约旦河的源头,最重要的是耶稣曾经来到过这里——斐理伯的凯撒勒雅(路9:18;谷8:27;玛16:13)。
(谷2:17)对比生活中其他人对自己的憎恶感,耶稣的宽容在他的心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振荡:他,竟然接纳我!
但在基督死亡奥迹的光照下,死亡是有意义的,死亡成了救恩条件,死亡综合了人的一生,作为圆满的结束。下面简略论述在基督奥迹的光照下,神学对基督徒的死亡所作的解释。
到了新约时代,圣经对如何帮助穷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玛窦福音记载:耶稣在橄榄山上曾教训门徒们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做旅客时,你们收留我……”很明显,耶稣就是把这些不幸的人,看成是他的弟兄
(达12:2-3;依26:19)三、新约的死亡观新约子民对死亡的认识已经超越了生命与肉身自然消失的死亡,而更深一层地把死亡视作不能得救的状况。正如耶稣所言: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还是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