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时,教堂门口突然闪进了一个受伤汉子的身影,这个汉子直奔神父那里求援。高神父二话不说,一边吩咐教友们把地上的血迹擦干净,一边领他进了更衣所,拉开一张大柜子,让他躲进了密室。
任阿姨一家人每天早晨乘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参与弥撒,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经常参与堂区各种工作和团体避静、读经分享活动,爱心探访小组常常闪耀他们的身影,在教友中树立了虔诚事主的良好形象。
祈祷的地方,最先出现的是老会长的身影。他经常做教友的工作,并请求他的亲家协助筹备资金。
为了过好圣诞节,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教区二连圣母圣心仁爱会的陈修女、孙修女不辞辛苦,忙前忙后,教堂的布置,读经员的培训,唱经人员的指导,事无巨细到处留下了她们忙碌的身影,使今年的圣诞节,过的十分隆重,给教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年过去了,张老师依然精神矍铄,几乎每台弥撒都能见到他的身影,虔诚、专注、心无旁骛,倾心与主交融。渐渐我俩成了忘年交,不时我会送给他一些“信德”出版的书籍,而他也会把他打印好的新作交给我先睹为快。
环绕教堂的几条道路的不远处,隐约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伛偻身影,慢悠悠地云集过来。不一会儿,灯光昏暗的教堂里便传来有节奏的祈祷声。王神父跪在圣体柜的旁边,在睡眼朦胧的挣扎中诵完晨祷。
那是一种躁动不安的灵魂的回归,一帖燥热人间的清凉剂,依傍着这极静美的“晚钟”,实已跨越了画布,走向了所有信者的心灵,他们祈祷的身影,专注的神情,定格在信仰的板块上。
我想着这位姑奶奶的身影,就对神父说要当修生,那时也不知道有修女这个称呼,结果闹出了笑话。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当修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听着女儿稚嫩的话语,看着女儿纯真的面庞,想到女儿为了节省车费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50里路赶往学校的身影。
2005年,我们同班同学为了庆祝毕业十周年安排了避静及拜访的活动,在全程的活动中有你的身影,我倍感安慰。2014年我们同班同学在松花湖聚会时,有你的临在,我倍感亲切。这一切都是我们共同走过的相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