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建议人们度“较为简朴和尊重的生活形态”,放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及循环经济,聆听原住民的智慧,以便更好地与环境相处。
因此,首先应做的乃是圣职人员的皈依,因为“唤醒青年圣召的首要途径是当今福传者的圣德,即生活简朴、乐于对话、宣讲基督的真理,以及怜悯受苦的人”。凯罗斯主教也谈到司铎分配不当的问题。
守斋绝不只是节食减肥,其意义正是回归本质,寻找更简朴的生活之美」。荒野也可视为「孤独的地方」。教宗把目光转向我们的周遭,说:「今天我们周围也有许多荒野、很多孤独的人。他们是被遗弃的孤独者。
和普通人一样,这些被吉哈德分子残杀的青年基督徒们过着简朴、艰辛的生活,但同时充满了希望、渴望美好的未来。正是这些愿望激励着他们到利比亚去打工、维持家庭生计。
他为人简朴、诚实,是总教区的支柱,深受每个人的喜爱。只有35岁的比玛利·纳亚克神父(BimalNayak)死于北方邦的瓦拉纳西,他当时到那儿进行传教牧职。
为全心跟随纳匝肋的工人耶稣,他曾加入熙笃会苦修七年;结果为彻底回应耶稣他的召叫,晋铎后前往撒哈撒沙漠,以简朴的临在,在当地贫苦的土人中,热切祈祷及充满仁爱的友谊生活,为主的福音作见证。
通过媒体发布的照片和视频,人们看到了教宗方济各简朴至极的墓穴:石碑上方正中是一枚十字架,石碑上仅刻有“方济各”的拉丁文Franciscus,石碑下方放有一枝白色玫瑰花,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装饰。
当时世界大部分的人对他认识很少,除了知道他是一名76岁的耶稣会士,一向生活简朴,从未拥有过汽车,遑论司机了,日常都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并且致力帮助贫苦大众。
我们终于不慌不忙地来到这个祈祷的会院——这里是如此的宁静、简朴和美丽。来到这个隐修院,真是怀着最佳的心情,在最佳的时间,来到一个最佳的地点。
在这台布置简单、设施简朴、人数不多的弥撒中,无论是露德之家的成员、还是大湾村的新教友,都流下了感动、感恩的泪,感谢天主的奇妙化工,让福音的种子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