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德国主教团主席措利希总主教10月14日在圣座新闻室介绍了11月26日至28日在德国举办的「外邦人庭院」活动,主题是「有天主与没天主的自由经验」。
灵修意义:这是爱的自由的伦理观:善行不应出于命令,而应出于自由与爱德的内在推动。我们服侍教会,不是因义务,而是出于对主的回应与感恩。
在堂区的组织安排下,此次避静的主题“在新生活中度生——在基督内得自由”,是以教宗方济各2024年四旬期文告及祈祷年为轴线。此次参加避静的学员有300人左右。
今年圣父的文告对我们特别有意义:「和平是希望之路:对话、和好与生态皈依。」坦率地说,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词与我们目前在圣地的经历相去甚远。
在今年世青节的文告中,教宗邀请年轻人默观并省思保禄的皈依。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耶稣叫保禄站起来,而这个敦促之声今天仍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张学良早在五十年代末,即在宋美龄影响下皈依基督教。他笃信基督后,深受三位基督教友的影响,他们分别是国民党前中宣部长董显光,台湾著名学者曾学农和台北士林凯歌教堂的主教牧师周联华。
他表明大公行程与“教会的同道偕行皈依”的行程紧密相连。以同道偕行为主题的世界主教会议第16届常规会议将于今年10月举行,之前将有一项大公守夜祈祷活动,将这次会议托付于天主的圣意。
内廷太监皈依上主,庞天寿算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给他施洗的人来头也不小,是在明清两朝都声名显赫的大传教士汤若望。庞天寿信教以后,跟京城以及南方的教会人士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我们相信朝圣之路是一条皈依悔改的道路,象征着旅途中的学习,以在地若天的经验使朝圣之路变成生命的庆祝。
如果他们不皈依印度教,基督徒就会受到驱逐威胁。新德里(亚洲新闻)-迫害救济组织于10月初组织了一个星期的祈祷,反对宗教迫害在一个反基督教暴力正在增长的国家,企图将他们赶出家园并摧毁他们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