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收到的献仪,除了教会所需,总不忘穷人,他是“施舍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有难就应帮助。人都会有囊中羞涩,难以启齿的困境,老父有求必应。
他没有恼羞成怒,而是主动上前认罪,当着耶稣的面表示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并诚恳地推出对自己的清算方案:主,我把我钱财的一半施舍给穷人,还保证对那些被他欺压讹诈过的人以四倍的赔偿。
对于一些教友来说,往往会把恭敬天主当做一笔交易,甚或幻想,只要自己多念经,多望弥撒,做些许的哀矜施舍,就能免除贫困疾患、天灾人祸,就能得到现世的福祉、顺畅、名利、快乐、升官发财、子孙兴旺,这确实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对于一些“觉悟”不高的教友来说,往往会把恭敬天主当作“一笔交易”,甚或幻想,只要自己多念经,多望弥撒,做些许的哀矜施舍,就能免除贫困疾患天灾人祸,就能得到现世的福祉、顺畅、名利、快乐,升官发财,子孙兴旺
圣史虽然写着他“这样祈祷”,但他事实上是沾沾自喜:我进圣殿、我守诫律、我施舍济贫。“他的祈祷听起来无懈可击,他表面看起来是个虔敬的人。
“你们应当心,不可在人前行你们的仁义,为叫他们看见……当你施舍时,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行的;要叫你施舍的行为隐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
马尔谷福音第十章记载了一个耶稣召叫富家少年的故事,因为耶稣要求他变卖家中所有的,施舍给穷人,然后跟随他,富家少年对万贯的家产难以舍弃,所以忧郁地走了。透过这一例子,可以看出人的回应也是很重要的。
她向贫疾的人伸出援助的手,她的爱让人感到温暖,尊严,不含一丝施舍的关怀。她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见证天主的爱,天主的慈悲。小小的诊所里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这个时期,传教士们的忘我、牺牲精神使天主教会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贫穷农民有了天主堂哀矜的土地耕种,灾年有了天主堂施舍的粥饭充饥,还可获得种子、耕牛、农具等帮助。他们大都感恩戴德,纷纷加入教会。
老父收到的献仪,除了教会所需,总不忘穷人,他是施舍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有难就应帮助。人都会有囊中羞涩,难以启齿的困境,老父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