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极其穷困的年代里,父亲把晒干了的红薯蔓放在村东头那盘碾子上轧成面,再掺上点儿榆树皮面,煮成粥。他要我喝,因为呛鼻子我不喝,父亲给我做示范,憋住气,端起碗,一扬脖子,把一大碗粥喝进肚子里。
从这些故事写成的年代起,许多人就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感同身受地参与其中。
碑志或详或略,长短不一,但基本介绍了传教士所属修会、姓名、号、国籍、在会时间、来华年代、官职、特长、卒地、亡期、年龄等个人情况。这批碑文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补充了史载之不足,纠正了讹误。
(罗10:15)动荡年代,教会的教产受到挤占,徐修女也被作为“破四旧”的对象清除出原有属于教会的住房。从此她老人家开始过着居无定所,有上餐无下顿的“游民”生活。
上世纪70末年代国家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南堂于1980年归还教会,现在是西安教区总堂和主教府所在地。因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因年久失修,大堂已破烂不堪。
他在读书期间,正值抗日战争、国内战争、减租减息、三自革新运动此起彼伏的年代,这些都没有阻挡他求学的毅力和决心,更没有影响他跟随耶稣的信心与恒心。
在他有生之年,在那动乱的年代,曾引领100多人领洗进教,为72人临终代洗。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感染着我。我11岁那年,就跟随父亲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在动荡的年代里,奶奶一直保持着虔诚的信仰,特别注重信仰的传承,所以我的父辈都接受到良好的公教教育,继承了宝贵的信仰。我小时候就在奶奶家看到过一些古旧的圣书,那是奶奶和爷爷冒着危险在文革中保存下来的。
可如今的年代,一味固守着这看家门规,已经很困难,人已不像过去的人了,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他们的触角已经能够伸到地角天涯,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方法去面对,而不是固守一隅不敢正视。
如果在这个时日和年代,人口的规模不会使一个国家成为一个主要的权力,那么它的衰落就会影响整体的经济;最重要的是从养老金和健康保险的经济负担的角度而言,这在未来将对年轻的韩国人造成沉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