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道或许不知道,总有人借着他的微光,走出幽谷。我想这就是书籍带给人的力量。仔细品读,才知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在我看来,《我与地坛》也恰恰是作者走出低谷的一个过程。
两人无论多忙多累,早晚总不忘祈祷,主日去教堂参与弥撒。二人相亲相爱,信仰上相互勉励;在工作中、同志间以善言善行彰显天主的爱,从不隐藏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特别是家乡一带的千人大堂口,尽管节庆日礼仪庄严,圣乐悦耳,气势隆重,让人激动,但我总感觉缺少点什么。返回县城的途中,听张神父介绍,别看这个堂口不大,条件设施不好,可教友们个个热心,很有福传能力。
在长期的苦难中、在几十年的墨面生活中,母亲总怀期盼。母亲以其可贵的信心,护翼我们儿女成长;在对天主的默观中,母亲安度一生。父母亲在佘山山顶圣母大殿门口回想母亲的温暖,自我幼时就深切感受,并萦绕至今。
关于他加入耶稣会后接受的宗教和文化培育,我们有两个资料来源:耶稣会西西里省会的三年度通讯录,以及20封殷铎泽神父写给总会长要求参加传教活动的亲笔签名信件。
编者按:狄刚总主教于1985年任台北助理主教,1989年就任台北总教区总主教。荣休之后仍然为关注各地教会,为教会、教区的牧灵、福传工作奉献心力,献计献策。
其中,景县总堂186名、阜城县41名、冀县23名、深县17名、安平县9名、武强县9名。另外,在4月18日前后,还有40多名慕道者将在阜城县、饶阳县堂区领受洗礼,加入教会。
因为家里子女众多,仅存活下来的就有姐弟七个,父母为养活一家老小,无闲暇单独与哪个孩子培养感情,加之自己多年在外,求学修道、服务教友,经常不在母亲身边,所以总感觉母子情分比较疏远。
2004年4月17日荣休葛枢机在悉尼的研讨会上相关阅读:缅怀对华友好的佩尔枢机CardinalG.Pell关于葛锡迪总枢机,我们还得从2004年4月16日「共融——认识今日的中国教会」研讨会说起。
然而,天主持守自己与以色列人所订立的“盟约”,做犹太人的天主,尽天主的责任,总不放弃,不断派遣先知去引导处于不同时代中的犹太人,希望他们认出天主和祂的圣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