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四月中旬,奉教宗委任为香港教区主教后,经过祈祷及反省,我对教区的未来编织了四个梦想或抱负。在不少堂区庆典中,我曾与大家分享这四个梦想,现在透过家书形式重说一遍。
(参阅:《天主教教理》,1808)让我们在此停顿片刻,反省一下,天主是如何以三种特别的方式,去亲近那些受苦的人:也就是经由彼此相遇,赐予恩惠,以及互相分享的三种方式。1.彼此相遇。
有时候,我们为了基督徒所面对的困境,为了有的地方的圣堂被破坏而难过,为了十字架被拿下而叹息,为了神职弟兄的遭遇而紧张……然而,从某种角度反省,这些事件难道不是主耶稣基督在给我们敲警钟吗?
这次旅行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反省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在思考教会时,仍然过于以欧洲为中心,或者用他们的话来说是“西方”的。但实际上,教会要大得多,比罗马和欧洲大得多,大得多!
灵修反省我们是否像以色列人一样顽固不化?天主拒绝亲自同行,是对人类不忠的惩戒,也是呼唤悔改的警钟。梅瑟的代祷精神是基督徒的典范。我们也受召为他人代祷,恳求天主怜悯。
灵修反省问18:这章对我们的信仰生活有何教导?答:偶像崇拜是严重的罪,即便外表看似虔诚,但若背离真天主就是背叛。信仰需坚韧不移,不能因领袖不在或境遇改变就妥协。
教宗方济各说:今日有些基督徒甚至司铎,把福传当作一种表面形式,借此夸耀自己的成就,这便是骄傲,自我夸耀,这是把福传贬低为一种形式,一种虚荣。
人与自我的关系中断,人与人的关系中断,人与家庭关系的中断,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断……脆弱的个体生命仰望苍天,面对着大地震带来的所有缺失,他们怎么活下去?活出精神来、见证自己的信仰?!
对人冷漠、自我封闭,以及排斥别人,常是现今时代的特色;在这样的时代,重新发掘手足情谊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福传与各种人际关系的优劣是紧密地联系着的。
综合反省相信耶稣是默西亚(基督),是天主子,并非来自于「肉和血」,不是人的理智思辨或研究成果,而是天主白白的赏赐。谁得到这个来自天主的启示,真是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