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记载,耶稣的朋友拉匝禄已经死了四天了,当耶稣进村的时候,看到玛尔大姐妹俩和一些犹太人在悲伤地哭泣,便心神感动,难过起来,流出了同情的眼泪。
(默祷片刻,然后可选读一篇圣经)恭读圣经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人书(五16,20-21,25,33;六1,4)弟兄们,你们应把握时机,因为这些时日是邪恶的;为一切事,要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名,时时感谢天主父
参加圣神同祷的人在这个经验之后,对于圣经都有着特别的喜好,好像不但在圣经中找到他生活的食粮,甚至废寝忘食,这些都是麦神父所观察到的良好变化。
四季循环不息,世事重复发生,日光之下无新事(训1:1-11),生命的时间不停地流转,圣经描述死后面对天主的审问(训11:9,12:14)。生命的时间不是没有方向、没有终结的。
教会在2000年的历史中发展出的教义以《圣经》、圣传和活生生的训导为基础,这教义在信德的智慧中日益成长。《天主教教理》有关死刑条文的修改在全世界引起了热烈讨论。
“教会常常尊敬圣经,如同尊敬主的圣体一样,因为在特别礼仪中,教会不停地从天主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粮,而供给信友们。”
他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漓江边的沙石滩上,修女们点燃了蜡烛,并将蜡烛插在沙石缝里,围成一个“心”形,将圣经摆放其中,上面放着一个十字架,花藤围绕其周围,给人一个神圣又温馨的感觉。
除了圣事外,圣经也是主耶稣委托教会所产生并妥善保存的「信仰宝库」。
圣经的记载中找不到任何一处描写亚巴郎不情愿,很痛苦等等无法接受的情绪。对天主的顺服使整篇圣经在亚巴郎有条不紊的准备中指向祭献的最高峰,即亚巴郎举刀宰献自己的儿子。
在耶路撒冷之后,总领天使报喜的使者,加俾厄尔,被派往一个在希伯来圣经中从未提及的村庄:纳匝勒。那时,它是加里肋亚的一个小村庄,在以色列的偏远地区,充斥着异教徒及其污秽的边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