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喜有悲、有苦有乐、有成功有失败,还有很多无奈。难怪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没有人会一辈子诸事顺遂,没有人会一直春风得意,人生不如意的事更多。
天主爱人类,不希望我们受到伤害,只希望我们能跟祂在一起,享受祂的爱和喜乐,所以,天主造人就把人放在祂的乐园里。但人犯罪离开跟天主在一起的安全乐园,受尽伤害,最终还得归于尘土。
正是因为有了宗徒,所以我们知道耶稣并非是个离群索居的隐士,祂总是在团体中,因为祂乐意在关系中显示祂自己。
几十年来他不论寒暑,不分日夜走遍城乡,无偿地为病人送医送药,并以此为乐。为病人而活着,成了他全部生活的意义,病人还活着,我怎么能先走呢?
我们以此为荣,引以为乐。能生活在建设天堂般教会的氛围中,理想中,奋斗中,我们的信仰和教会就成为有水的鱼,鲜活生动,充生机活力。
’(23)实际上,这是召唤我们实践祂的生活方式,体验和接受祂的内心态度,让祂的精神进入我们内,汲取祂那令人惊叹的思维和价值观,分担祂的风险和希望。‘耶稣是永远宣示的真理。
为了建成主教座堂,苏神父省吃俭用,每次都会把攒下的钱悉数交到谢博思神父手中。
其次是神学基础,四位福音作者所叙述有关耶稣基督的受苦难和复活的主要意义,可说来自圣保禄的宣告,以他的思想为基础。
这自是重大课题,需要有空前的创新性思维和大胆的实践探索。答案如何?目前已转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的叶小文,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正是有感于宗教信仰对伦理道德的巨大价值,所以俄国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发出了“假如没有上帝,道德如何可能”的追问;也正是宗教伦理价值的巨大和各种宗教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共通性,所以宗教成为当今寻求普世伦理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