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梵二·教会宪章28#)过于狭隘独立的堂区机构建设,可能有损于教会的至一大公性。今天中国的许多司铎在奉行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信条同时,也在尝试福音和教会的本地化。
《格致》《益闻》弘《圣教》,《大公》《益世》定《磐石》。《信德》崛起九零后,大树参天果满枝。庆典感恩敬上主,福传文字总合时。
我们经常以「全球性」的角度来看,正如天主教会是大公、全球性的,我们从不希望我们的工作受到地区性、政治因素、各种信念等而有所局限。然而,我们的使命就是令天主教徒更「天主教」。
圣教宗保禄六世在1964年11月21日给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与会神长致词时,确认了此称衔,并规定“广大基督子民,今后得以此至甘饴的名号,称誉天主之母之尊荣”。
编者按:法国作为大公教会的“长女”,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众多古今“圣贤”故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神长教友“观光客”。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说:“天主子因着降生为人,而以某种方式与每个人契合”(参阅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22)。因此,一如圣良一世教宗说的,元首的圣诞也是身体的圣诞。
编者按:泰泽团体是1940年罗哲修士在法国创立的大公团体,不同信仰的人都聚集在泰泽进行分享,共同祈祷。
可见圣经与圣体二者共同维护及滋养我们的超性生命,梵二大公会议也说:“就像因经常参与圣体奥迹,教会的生活得以增长,同样,也由于加倍仰慕‘永远常存’的天主圣言,精神生活必可获得新的鼓舞。”
当务之急是“要在信德意识下,去发掘信友们的各种不同的奇恩,无论是卑微的或是高超的”(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9),因为无论在任何情况或背景下,众平信徒的神恩为福传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主教蒙召培养那些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3)中也特别提及的人性德行。这些德行对他在履行圣职及与他人交往中有极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