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次: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1274年),在位教宗:额我略十世。第十五次:维也纳大公会议(1311-1313年),在位教宗:格肋孟五世。
而对区内的以巴冲突问题,黎巴嫩东方礼宗主教额我略三世(GregoriosIII)事前公布致教宗的欢迎辞,呼吁教廷藉着其道德和外交领导地位,支持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亦能够让教会赢得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支持
教宗还提到最好的榜样圣母玛利亚,圣母追随天主子上了加尔瓦略山,并且从未失去信任。她深信耶稣必将复活,天主必将战胜邪恶、痛苦和死亡。
他对自然生物之爱,远超过罗曼蒂克的情感,我们可由他创作的诗歌及一些轶事中略窥一二,尤其是他那首传颂数百年的太阳颂(CanticleoftheSun)与太阳兄弟、月亮姊妹、风兄弟、水姊妹一同庆祝,更突显了他那拥抱
其实,教宗引退早有先例,1415年额我略十二世(GregoryXII,亦译国瑞十二世)引退,1294年的圣雷定五世(CelestineV)也曾引退。
教会礼仪使我们回归‘圣言成为血肉’的真正意义,将白冷城和加尔瓦略山联系起来,并提醒我们:天主的救恩包含了与罪恶抗争的含义,而获得这救恩须经过十字架的窄门。
他背负着十字架从加尔瓦略山走回到亚当厄娃的地堂。走过昨天,走到今天,又走向明天,直到新耶路撒冷的来临。他背负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的罪愆。
他在那个被称为骷髅之地的加尔瓦略山上;在那个被称为耻辱标志的十字架上;在那个被侮辱和伤害的审判台上。
昔日吾主耶稣同十二宗徒在吃最后一次逾越节羔羊时,也就是在最后晚餐,建定圣体大礼后的次日下午,正当耶路撒冷圣殿内祭献逾越节羔羊的时刻,吾主耶稣为拯救世人,受尽万般苦难凌辱,在加尔瓦略山顶上,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名词是由西欧之使徒,道明会士圣味增爵·斐勒略推广而来的。“玫瑰经”是连串的经文,故用串珠子来念,我们称为“玫瑰念珠”。经珠的应用很早,公元前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