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老师”或“师父”,然而,基督徒的师父和社会上的师父有很大的区别。社会上的“师父”是做工,或者做人的教导者,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个领域比别人超前者。
这共融的精神能鼓舞司铎们的牧灵行动,使特定教会在合一中日益成长。感谢你们在祈祷中惦记我!我也为你们祈祷,并从我内心深处,为你们大家颁赐我的降福。(天主教会台湾地区主教团恭译)
别人的反馈,都是成长路上最好的养分。正如圣方济各一生安贫乐道,对万物饱含慈悲,当我们以他为镜,便能反思自己对物质的追求是否过度,对身边的人和生灵,是否缺少怜悯与关爱。
我们用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教会之外在事业的发展,教堂的建设、活动的举行、教会财富的积累、社会爱德的推动等等,但却用很少的时间重视灵魂的救赎和圣化,忽视了自己蒙召的责任和使命,疏忽了教会内在生命的成长
正如圣若望保禄二世所说:“正是祂在你们内激起了那渴望,让你们的生命成就伟大的事……,使你们不断成长,也使社会更人性化、更有弟兄情谊”(第十五届世青节守夜礼,2000年8月19日)。
这显示了祈祷对智性与灵性成长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的信仰生活:以信赖和坚持祈祷亲爱的教友们,耶稣的教导对我们的祈祷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祈祷是与天父的对话:摒弃将祈祷视为机械念经或完成任务的观念。
圣召从来不是埋藏在心里的宝藏,而是要在充满信、望、爱的团体中日渐成长茁壮。没有人能独自响应天主的召叫,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弟兄姊妹们的祈祷和支持。
两个孩子一起成长,在严肃的气氛下接受教育,灌输了做正直的人和尽本分的意识。
每周末,只要他们提出去教堂,就会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去堂里参与弥撒、分享信仰等。之所以招聘这些教会青年人,另一方面也是为让他们的家人放心孩子们在外不致失落信仰。
中国现在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却与人的心理成长速度不成比例,导致富者越来越富,更有为富不仁的现象层出不穷。神贫是教会的一个标记,特别是现在的物欲、金钱欲到处横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