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不但能听到我们的祈祷,他还会俯允我们的祈祷,因为他爱我们。
而出发点是为坚固基督徒的信德,鼓励他们在教会和社会中行爱德及度友爱共融、言行一致的信仰生活,走出一条成圣道路。
因此,王敬弘神父说:家庭成员彼此间必须父慈子孝,兄友弟爱,须共同祈祷,参与教会的礼仪生活,表现出家庭是教会的圣所,以此作为基础,才能友好地款待旅客,推进社会正义,并实施为贫困弟兄们服务。
教宗方济各在他的第四个通谕《祂先爱了我们》中,以耶稣圣心的爱为核心,呼吁世入拥抱这份神圣与人性交融的爱,这份爱不仅仅是信仰的滋养,更是一把能点燃灵性生活、修复世界裂痕的火炬。
我们无法找到更恰当的解释,只能按若望宗徒说的“天主是爱,爱就是天主”来理解了。爱的天主,自然爱他所造的一切。阳光雨露并不因为谁是善人谁是恶人而区别对待,大地出产也不因为好人或恶人而不生长。
(上接273期7版)三、慷慨施舍 旧约肋未纪指出:“在我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取所遗漏的,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宿的。”
培育首先是对人的关怀,因此是谨慎、珍贵且细腻的爱德行动。否则,教育行动会变成干枯的智力之上或不当的自恋,一种十足的精神欲望,把别人的存在只能当作鼓掌的观众、填满执教者自我膨胀的空盒子。”
身居异国他乡的教友同胞们也是一样,不管他们走到哪里,他们的心始终与两岸三地的祖国相牵相连,即使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土,这份浓浓的乡情,这份主内的大爱,也让他们想方设法为祖国教会同胞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在给人传福音介绍信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向人宣讲爱,但有时候我们却没有脚踏实地地付出爱,因此,我们的宣讲显得苍白无力与干涩无味,甚至让人产生反感。
昨天发生的事,今天也在继续发生,当时人的糊涂行径,我们今天的人也在不断地重演,所有这些都在邀请我们醒悟祈祷,珍惜天主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大爱,并选择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