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以其渊博的《圣经》知识及个人信仰体验的经历结合生活中的案例,为大家一一深刻阐述,澄清了大家信仰上的种种误区,她用天主的圣言一语道破、一针见血,刺透了人们心中的诸多盲点,比如:在我们短暂而有限的一生中
他向他的门徒们说:“你们不要挂虑你们的生活,将要吃什么”(玛6:25),但他还是要我们为我们的食物而祈祷,这样一来,把我们的挂虑转向天主那里。
您也告诉我身教胜于言教,对一个教友来说,生活中自己的好表样便是在见证自己的信仰,便是福传!
我们努力与保禄一道、通过保禄认识基督,由此而找到基督信徒生活的真正道路。”教宗特别围绕《圣伯多禄前书》中的部分章节突出强调:这篇书信的中心是基督的形象。
可是,德肋撒脆弱的健康未能承受住隐修院的严峻生活,年纪轻轻就患上肺结核病,于1897年9月30日去世。
(玛7:3)在自以为是中的我,生活常常被弄得一团糟,不懂得什么是真爱,什么是幸福。自从成为主的女儿后,我的生命发生了大转折,我过上了基督徒的生活。
我赶到她生活的学校,老师告诉我,小姨受的打击太大了,女儿只好把她送到县医院治疗。十余年的时光流逝很快,我再次见到小姨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那时我因病离岗住进县城。
你们是一个‘使徒的家庭’,一个在生活与工作中活出共融的司铎与平信徒的国际团体。”接著,教宗提及保禄六世的《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称之为“大公会议之后最重要的牧灵文件”。
这份「喜乐的讯息」扎根于爱,它催促我们改变生活。教宗敦促我们改变生活,「因为新的生活模式已然展开:自私自利的时期已告结束,与天主并为天主而活、与他人并为他人而活的时代已经开始。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圣召兴旺,即使生活艰苦,大量年轻修女仍然怀着虔诚的信仰开始修道之路。21世纪中国快速发展,导致年轻人的理念与修道理念有明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