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全教会向所有人提供一个愈加美善、可信的面貌,一个愈加反映主容的面貌。」教宗强调:基督徒受他们生活时代的精神影响,并忍受着所处社会风气造成的压迫。
教宗说:对天主圣言的爱贯穿整篇圣咏,圣咏的字里行间都在赞颂天主法律的美善、其救赎的力量及赐予喜悦和生命的能力。因为天主的法律不是奴隶身上沉重的轭,而是使人获自由和带来幸福的恩典。
耶稣要求教会应该和世界不一样,让人们从基督徒的做光做盐中看到教会的美善,所以人们总是对教会有极高的期望值,一旦教会里面一点小小的不完善,便觉得不能接受。事实上,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教会是罪人组成的。
教宗援引「天主教教理」2565号﹐说:「『祈祷是天主子女﹐跟无限美善的天父﹐偕同祂的圣子耶稣基督及圣神活生生的关系。』所以﹐祈祷者经常是在天主面前生活﹐并对此充满意识。
仁慈的父,求你恩准我们作你子女的,随同天主之母童贞荣福玛利亚,和你的宗徒及圣人,共同继承天国的产业,偕同由罪恶及死亡中解脱的万物,借着我们的主基督颂扬你;(合掌)你借着他赐给世界一切美善。
他说基督徒们丢失了信德,更喜欢理念,他们成了死板的人、道学家、伦理家,缺乏美善。然而,为什么基督徒会变成这样?这样的基督徒、神父、主教和教宗的内心发生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他不祈祷。
因为耶稣也曾说过:新酒要装在新皮囊里(谷2:22),所以我们都该在辞旧迎新之际,尽力使生命和心灵跟外界的环境气氛一起更新,使自己内外皆圣洁,表里一样美善。
神长们提出的其它课题还有:帮助夫妻在信仰和婚姻生活中成长及成熟,使青年重新发现爱的美善并加深爱与婚姻的相互关系;家庭使徒见证在教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处在困境中的家庭、贫困家庭、家庭遭受的暴力、童工的创伤、
为天主的全能、美善、仁慈、博爱和公义;也为我过去遭遇的一切忧患、委屈、失败、嘲笑和不幸;更为自己勇敢地寻求真理的勇气和决心。这是成功的泪,喜悦的泪,胜利的泪!
他表明任何人都无法灭绝人心的美善。他的殉道带给我们信德、爱德和坚毅的三重讯息。在今天,一如翁蔡蒂希神父的时代,基督的教会仍然受到歧视、迫害和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