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多时候,我发现神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们很多时候迫不得已做一些殡葬呀等其他一些圣事,以致没有精力和时间做他们应做的福传和牧灵工作。很多神父也成了受害者,自己的灵性需要也被忽略了。
教宗方济各特别想到小生产业者和农业工作者,想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网。因此,需要进行一场负起责任且范围广泛的科学和社会讨论,考虑到所有可用信息并且要直言不讳,包括独立的和跨科学的研究路缐(135)。
李振邦神父创作的一整套的殡葬弥撒用曲,非常到位,我也喜欢用。虽然我在大陆也看到了礼仪歌曲的百花齐放,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像大陆把流行乐重新添词放到弥撒中用的情况,台湾倒不常见。
郑神父的传教点子很多,在殡葬仪式上传教,利用教会大瞻礼进行文艺汇演,吸引教外人参加,也达到了传教的效果。教友的言行代表教会的形象。
在敬老院摆了安所,依教会礼节殡葬,享年94岁。教会的爱意与福传员的善举,深深拨动了同院一位孤寡老人的心弦。他叫陈二小,张花村人,双目失明,心地善良,时年77岁。
在殡葬仪式上传教:在农村,谁家办丧事,村里帮忙的多,特别是出殡那天,看热闹的人山人海。这也是传所福音的大好时机。教友家有亡者,愿意摆安所,郑神父就要为新亡者举行追思己亡弥撒。
每逢结婚典礼,殡葬亡者的时候总会有众人聚会的场合,神父祝圣婚姻,送别亡者时组织教友向大家传递信仰的信息。我们堂区每年进行学习和福传工作总结表彰活动。
有一特色是“信仰答疑”课,慕道者通过七八个月的学习,再加上生活经验,不免会遇到疑惑甚至是冲突,例如:关于殡葬长辈的问题,子女信仰选择的问题等,此时就是答疑解惑的最佳时机,让他们在领洗之前无任何障碍,无忧无虑地接受圣事
当年10月下旬,在杨牧殡葬前后,修女们完成并发来了杨主教创作歌曲的目录。原来杨牧喜欢音乐,精通乐理,拥有不凡的音乐才华,一直非常重视教会歌曲及礼仪咏唱。
他的葬礼很特别,家乡及附近堂区的教友,估计上万人参与他的葬礼,几乎所有来宾都自发身穿白色孝服,白茫茫一片,为这位老人送行,家乡人用对待自己爸爸妈妈的殡葬礼仪,来对待这位去世的牧人,这是我从没有见过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