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奈旷野开始,盟约的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以色列人制作金牛犊奉作神明的事件只不过是一出曲折戏剧的开头一幕。盟约的人类伙伴和受益者是一个“硬脖项的人民”(出32:9)。
第一就是要教友们仿效耶稣基督,进入心灵的旷野,接受圣神派遣,抵御魔鬼对我们的试探。其次为了体现在基督的大家庭内兄弟姐妹彼此间的共融。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家便有了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灵修中。
另一点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梅瑟带领以色列选民曾生活过四十年的旷野。它不是森林,也不是沙漠,而是几百里相连的由石头堆砌而成的石头山。冬天这里的温度就有十几度或二十几度,夏天这里的石头会烧熟鸡蛋。
圣坛未言,众人已伏地,他站立,如旷野醒来的狮子,风,吹起礼袍的边缘,卷起圣徒之声,穿过钟楼、玫瑰窗、百年灰烬。
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就是一个朝圣的缩影:亚巴郎离开自己的故乡到达了客纳罕;雅各伯的子孙们离开埃及,经过旷野,到达福地;以色列人被充军到巴比伦,后又回到祖国。但他们真正的祖国是耶稣基督本人。
圣热罗尼莫选择在旷野里过独修生活,其意义深远至极:他选择在极度简朴、回归本质的地方,「与天主相遇,与主亲密无间,并透过默观、内在的试炼、灵性搏斗,认识了脆弱,清楚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的限度,承认眼泪的重要性
这让我们想起以色列人在旷野中如何在火柱的引导下前进,迈向自由;也让我们知道,我们在尘世的生活,须要时刻跟随基督——世界之光——向着永生迈进,才不致误入歧途
宗徒保禄为传播主的福音曾说过:(我)被犹太人鞭打了五次,每次四十下少一下;受杖击三次;被石击一次;遭翻船三次;在深海里度过了一日一夜,又多次行路,遭遇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由同族来的危险、由外邦人来的危险、城中的危险、旷野里的危险
他跑到叙利亚的旷野中和隐修士一起生活。为压制情欲,他做了令人吃惊的克苦,同时攻读希腊文、希伯来文和阿拉伯文,日后将用在翻译圣经的工作上。安提约基雅的主教祝圣他为司铎。
哈加尔怀了孕,自己抬高自己的身价,轻看了不生育的亚巴郎原配妻子撒辣依,两人产生了矛盾,以后哈加尔带着依市玛耳离家出走漂流到帕兰旷野(中东地区),成了阿拉伯人的始祖(创16:1—6;创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