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圣约翰大学就培养了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林语堂、宋毅仁、刘鸿生、潘序伦、施肇基、王正廷、经叔平……他们大多出身富裕家庭,成就则远超父辈。
我们不是靠自己的功德来领圣体,而是依靠天主的仁慈和耶稣的救恩。问:为什么这段祈祷要由主祭和会众一起念?答:因为所有人都是领圣体的候选者。
在面对发生在我们当中的舌尖上的浪费这一现象时,我们不能等待媒体的曝光和他人的举报再予以重视和改正,而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一方面对得起教会的培养和照顾,另一方面也给他人,特别是身边的教友们,树立善表
年轻的神父,他更注重团队的建设,如福传队、各种善会、祈祷小组,且亲自督导他们。他明白,最好的领导懂得用团队发动教友福传,实践爱德善工及祈祷神工。对于常年在外的教友则以电话、手机短信时常关怀、提醒。
因此,四旬期除了我们传统该做的善工和补赎之外,还必须进入心灵的四旬期。那就是深入反省我们对于天主,对于耶稣信仰的广度和深度。就如耶稣询问宗徒你们说我是谁?或者如同询问伯多禄你爱我吗?
对于基督徒来说,如果能够善用生命,敢于承担责任,毕生效法耶稣舍己为人精神,常怀慈悯利他爱,更将各种善情善愿践诸行动,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尽管这可能不会被某类人所认可,但我们最终目的是被天主认可,即使会被世俗视作痴愚呆傻
我们相信,在世的信友可藉祈祷、善工、献祭等对他们有所帮助,使他们早日完全与天主和所有圣人在天上欢聚。
让人以崇敬的姿态拥抱生活,以敬畏之心膜拜宇宙的智慧根源,活着不敢狂妄自大、不敢肆虐、腐化,以博爱之心面对一切,以仁德之礼统一思想,力求修得真、善、美、圣之境界。力求对死者慎终追远,对存者情同手足。
"在深刻而显著的教会共融中善度四旬期、战胜各种个人主义和争斗,才是谦逊的标志,对那些远离信仰或者对信仰无动于衷的人才难能可贵"。
如果不坚信为最小兄弟做的,就是为主做的(玛25:40),又怎么能将扶弱助残救苦济贫的善工坚持到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