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16日,王崇喜教友(左一)到小巴拉盖村,为88岁的陈德英修女送葬太平间内显爱心十几年前,住在东河火车站附近的张振玉教友,因在东货场穿越铁道时,不慎被疾驰而来的火车撞死,尸体被铁路公安放到包头铁路医院的冰柜里达三个月之久
当晚席间枢机获知次日遣使会谷声野神父计划带我外出朝圣参观时,枢机遂将去真福山和万金圣母大殿的路线给随行的陈神父述说一遍,嘱咐我们明天尽兴外出,享受高雄妩媚的阳光,傍晚再来四维文教院。
我回电金主教,并得胡振中主教鼓励,便在9月,与陈神父及马爱德神父(1998年安息),成为佘山修院请进来的第一批老师,且在圣热罗尼莫纪念日,举行了佘山修院第一台梵二中文弥撒。
正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在民间儿童收养研讨会上所说:孩子是父母的,也是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国家和社会必须无条件地承担起养育这些弃婴的责任。教会正是出于这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建起了一座座孤儿院。
淳祐五年(1245),南宋理宗赵昀为纪念先帝梦游雪窦之事,追书“应梦名山”四个大字,派人送到雪窦山。
近年来,部分学者对区域教会史作了一定探讨,如陈支平、李少明的《基督教与福建民间社会》,陶飞亚、刘天路的《基督教与近代山东社会》、林金水的《台湾基督教史》,刘鼎寅、韩学军的《云南天主教史》,等等,这些著作对当地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及特点均有分析
参考资料:陈继春《唐代景教绘画遗存的再研究》
如成都教区已故的李熙亭主教、刘显儒主教;乐山已故邓极洲主教,现任罗笃熹主教;南充教区已故的俞郁文主教、黄渥泽主教;宜宾现任陈适中主教;西昌已故的谢朝纲主教……四川有众多老神父亦从此毕业。
神父(陈广群)是个做事稳妥、心中有数的人,早已通知了教友们15日晚上到这儿来参加弥撒。当教友们陆陆续续来到的时候,我们刚刚收工!歇息片刻,弥撒开始了!
陈建光牧师通过非常详实的材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有很多看上去是经济的问题,却无法用经济的手段予以解决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文化问题,更是只能借助文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