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怀疑是不是我们念完经回家后,圣母娘就会带小耶稣出来玩,早晨早早地跑到教堂去抓他们,但除了开门敲钟的老人什么都没有,我想肯定是他一开灯圣母娘就带着小耶稣跑回那点着小红灯的箱子里了。
前几年得了一场病,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下过炕,吃喝拉撒要人照顾,张书杰是个孝子,他这么多年来从未高声和母亲说过话,从未让母亲生过气,事事顺服老娘,现在老娘瘫痪在床,书杰对母亲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经常为老人梳头
这故事和类似的主耶稣的教导,激励了教会古往今来救死扶伤的慈善工作:孤儿院、老人院、医院、学校等等,可说都是天主教会首先开始有计划有系统的慈善工作。
据本村老人溯述,孟姓十一世祖孟津200多年前在天津奉教,传到今天子孙已有500多人,其中有不少人为教会事业奉献终生,有七位神父,三位修女。
常年累月无偿地照顾这么多素不相识,又浑身残疾或有病的老人,需要非常的爱心。薛玲和她的两个同伴数年如一日,把病人当父母来伺候,把服务当成自己的十字架来背负。
是那个每周在教堂门口默默卖纸巾的老妇;是你群组中那个从不敢开口求助的教友;是远方被战争、灾荒、疾病压垮的兄弟姐妹;甚至是家中孤单的老人、心情低落的配偶、被忽视的孩子。
一些实际行动建议:若你家中有年老的父母,请多打电话、陪伴他们——你就是在服侍耶稣;若你邻里有孤寡、独居老人,请送些食物、说句安慰——你就是在看顾主耶稣;若你听到教友患病,请为他们祈祷、写卡片、探望——主耶稣就在他们身上
殉道者圣犹斯定早在第二世纪就有这样的论述。
“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教会设法以更明确的格式去表达对天主圣三的信仰,一面为深入了解自己的信仰,一面为保护它免受各种错误的扭曲。
当时张老师的姨夫曹正先和舅父王积德两位老人正到处给人讲道理,四处奔波传福音,听了王神父的话,加上受到两位老人福传精神的影响,他从1982年便开始为教会的杂志报纸写稿,从此便走上了文字福传之路,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