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翰这样说:斧子已放在树根上了,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必被砍倒,投入火中(三10)。现在耶稣开始了祂的公开使命,但作风却截然相反;若翰感到万分痛苦,他处在双重黑暗中:牢狱的黑暗和心灵的黑暗。
修和的大使也该因基督之名奉献生命,不再为自己生活,而是为替他们死而复活了的那位生活(15节)。正如耶稣所教导的那样,我们只有为祂的爱丧失自己的性命,才能真正赚得性命(参閲:路九24)。
我们的希望不能基於人的推理、预见和承诺;这希望在不再有希望的地方,不再有任何指望的情况下显示出来,就如亚巴郎怀着希望而相信了那样,虽然明知自己已经衰老,而且他的妻子撒辣也已绝孕。
士兵们看耶稣的确已是奄奄一息了,不想他这么轻易死去,熬不到钉他的时候,就拉了人来替耶稣背一段路。别人的痛苦,我们有看到吗?我们会同情吗,我们会帮忙吗?还是闭上眼睛转目不视?
一、树立人生的终极目标基督徒的一生也不例外,在过往的生活中都不免要品尝酸甜苦辣,经历爱恨情仇。
世俗国度所看重、所鼓励、所策动的无非就是争名夺利,开疆拓土,不断扩大统治范围,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强大建立在别人的不强大上,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上,为了一部分人的欢乐舒畅而奴役或者杀戮另一部分人,在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不断损害他人利益
快乐的人自有其快乐的理由,我们不参与,他依然会快乐,但忧苦的人总希望有人抚慰、缓解、分担他的忧苦,那么我们的怜悯同情慰问则显得更重要。非常可惜,我们总是爱的口号震天响,爱的行动放空枪!
那些不寻求也不爱智慧的,认为智慧一文不值,因为智慧教导的,与他们所谋求的格格不入。
约伯也不示弱:因为我的灾祸都是天主应许的,我本想让我的友人分担我的苦痛,而现在我的子女却过着流浪的生活。彼耳达德说:因你的愤怒,你必粉身碎骨,这便是不认识天主者的境遇。
通过明爱,我们在各地提供帮助,而不区分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我们的帮助是为了所有人。」许下这一承诺的原因很简单:「我们作为基督徒的任务就是为他人献出生命,而不是像恐怖分子那样夺走他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