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网络中与他人发生沟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非常尴尬的误解,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常常被曲解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意思。
我发现,天主很乐意我们关心别人,你越为他人向天主求恩,天主反而越赏赐你,同时也满足为他人的恩求。这些年,我的心中最苦恼最期盼的是我的母亲能够早日认识天主。
保禄六世建议,要消除这样的邪恶,不但要提升对他人人性尊严的重视、转向安贫乐道的精神、为公众利益而合作、有追求和平的决心与渴望,而且要认识至高的价值观,并认识天主——他们的来处及终向
人有自由分享的本性,但在心中他却察觉到一股奇特的重力,使他转向自我,把自己奠定在他人之上和与他人对立:这就是自我主义,是原罪的结果。
保禄六世建议,要消除这样的邪恶,不但要「提升对他人人性尊严的重视、转向安贫乐道的精神、为公众利益而合作、有追求和平的决心与渴望」,而且要「认识至高的价值观,并认识天主——他们的来处及终向」(同上)。
请允许我不详述事件的经过,因为生活中有一些太残忍的经历,除了信托与我在发愿之后侍奉的还不到一年的天主之外,是不可信托与他人的。
由此衍生出的行为习惯,有些的确是金科玉律,例如:“态度决定成败”、“微笑比皱眉更能赢得朋友”及“有志者事竟成”等等,但却也毫不避讳地鼓励玩弄手段、欺骗他人。
基督一生承行父旨,不求自利,只为他人。清代袁枚《绝命书》的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正是基督一生经典而完美的写照: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若4:34)。
这份兄弟情谊基于真实的爱,能与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相遇,能分享他人的痛苦,接近和关怀他,即使他不是我的亲人,不属于我的族群和我所信仰的宗教;他跟我不一样,但他是我的弟兄、我的姊妹。
我可以从他的举止、学业及他与他人的互动中看到这一点。我开始为若望的人生忧心忡忡。受到圣神的启示,我突然想到我认识的一个人,他会比我更深入、更有意义地解读若望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