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人生无草稿
2009-11-23

在线条连续运动的轨迹和空间的不同书体的意态中,感受着生命的活力和丰富多姿,感受到书法是一种心悟、型无、心舞的艺术,是一种具有生命、心境、非言语表达的艺术,是一种哲学与心灵交融的艺术,同时,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书法是一种无法描摹

信德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杨晓亭博士致辞
2007-06-29

社会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接受宗教的精神,给予认同宗教理念的合理性,与服务社会的真诚性;这两种趋势的交汇,体现出宗教需要不断从理念自身方面提升,借入深度发展,同时他更有赖于从社会空间达到广度的发展。

第35届世青节文告:从“心死”中复活,起来改变世界
2020-03-06

「天主的触摸也经由真正的人性关爱而来,开启意想不到的自由、尊严、希望,以及圆满新生的空间」。教宗勉励青年效法耶稣,「走近痛苦和死亡的现实,触摸它们,并带来生命。

教宗勉励相遇学校: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无偿、意义和美
2020-06-06

植物的根需要空间才能持续成长,最终打破花瓶,同样地,生命也不断地成长,终能突破限度。此外,教宗再次谈及头脑、心灵与双手的语言,也就是思想、感受和行动之间的协调。

教宗接见公教进行会成员:愿启发你们的是民众生活,而非时尚概念
2021-05-02

第二个特色是谦逊温良:「那是投身于服务的关键,其目的不是霸占空间,而是开启进程」。接著,教宗阐明,「公教」这个词意味著「教会没有疆界的使命」。

教宗方济各2023年11月15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2023-11-21

尽管是程序化的没有信仰的文明和制度化的世俗主义的文明;确实,尤其是那个遗弃宗教意义空间的社会,需要耶稣。这正是宣扬耶稣的时刻。故此,我愿意再次向每位说,福音的喜乐充满着与耶稣相遇的所有人的生活和心灵。

亦谈“堂区建设应与时俱进”
2007-09-12

所以我认为在弥撒上台前,能多提供一些自由活动和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和空间,对教友来说十分需要的。  

教宗方济各为2025年2月16日弥撒准备的讲道
2025-02-21

但你们文化人,蒙召架桥,营造会晤和对话的空间,光照思想烧热心灵。有人可能会说:“但在一个受伤的世界中艺术能服务什么呢?难道没有更紧急、更具体、更必要的事物了吗?”

《福音的喜乐》
2025-04-29

内心若被个人私益和顾虑所禁锢时,就再没有空间去顾及他人或容纳穷人,就听不到天主的声音,感觉不到祂爱的饴乐,行善的渴望也消退了。信徒们同样会遇上这危机。很多人跌落此陷阱中,变得懊恼、不满和萎靡。

效仿色辣芬:谦卑与使命的灵性之旅
2025-06-13

当我们承认自己的无知时,才能为信仰留出空间;当我们正视自己的软弱时,主的恩典方能流入心田。正如教宗方济各所言:“谦卑不是低头,而是让目光转向更高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