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圣阶默想主的苦难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们参观了圣阶堂(耶稣圣血滴)时,看到不同肤色的教友们顺着圣阶依次跪拜、叩首、亲吻,默想着耶稣的苦难,我们也和大家一样,满怀赔补基督苦难的心情,逐阶跪拜向上,体验当年耶稣受难的痛苦与艰辛
三、反省当我有疾病时,我才珍惜健康;有痛苦时,才感到喜悦存在的可贵。住院期间,坚持每日早中晚祷,阅读圣言,在输液看书不便的情况下,便进行默想、反省,过得非常充实,甚至会忘记自己的病痛。
圣经上记载:耶稣背着十字架走苦路时,在加尔瓦略山上被钉时,被悬在十字架上数小时痛苦不堪时,圣母一直陪着爱子,与他一起痛苦悲伤;耶稣死后圣尸被卸下,圣母接抱在怀中。
简言之,第一次探访是分担痛苦;第二次探访我称之为朝圣,因为当时是圣周,我看到了当地人民的受难、痛苦和十字架之路。问:今天的伊拉克基督徒意味着什麽?答:值得关注的不仅是对我们自己的基督徒弟兄。
自那以后伯母,堂嫂的眼神里允满了呆滞的表情,她们在痛苦中失去了所有的气力,我每天为他们送饭,尽我所能的照顾他们生活中的一切,伯母有时流泣,有时狂笑,有时呆呆的发愣。
这些话说过之后没多久,父亲就在一个宁静的早晨离我们而去,他安详地躺在那里,没受任何临终痛苦的煎熬。我想,天主是爱着他的,便遂了他的心愿。父亲的葬礼很隆重。
喜悦、忧虑、和痛苦都能在静默中传递─所谓「尽在不言中」往往令表达方式锦上添花。这么一来,静默带动更活跃的传讯,要求彼此敏锐地聆听,把人际关系的标准和内涵提升。
聆听获救者的倾诉、唠叨或者愤怒;或者只是简单的陪在烧伤者的身边,提供一点他们的需要来减轻他们的痛苦;帮助联络失散的亲人,对让伤者有极大的安慰;给伤者轻轻的按摩,哪怕是眼光的对视,或者只是理解和支持的一笑
他没有能见到自己的师母,内心是多么遗憾和痛苦。他坚持要再见一见师母的遗容。其余的宗徒拗不过他,只好把坟墓打开。但令大家惊讶不止的,坟墓是空的,圣母的肉身不见了。同时,宗徒们又闻到了一股异样的香味。
不管痛苦怎样吞噬着她的心,她从没向我们姐弟三人渲泄过,只是把悲伤化作小曲轻轻地哼着。在做饭、洗衣或干农活时都能听到她低沉嘶哑的十四处苦难的悲唱,并且在秋天的午后,泪水伴着低吟滴落在为弟弟缝制的棉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