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继续说:“当我们的心灵有天主的时候,当人爱天主的时候,就因着这种属于爱的法律的彼此关系,人会希望天主所愿意的事物。于是人会与天主合作,在自己身上塑造天主的形象。
按传统,农夫会在丰收节把首批收割的农作物献给上主,感谢祂赐予肥沃土地、风调雨顺、农民健康和彼此合作,好使他们获得丰收。这节日亦是消除敌意、与邻居亲友维持友好关系的时刻。
信仰与理性彼此的和谐意味着天主并不远离我们,而是接近每个人,不只接近每个人的心,也接近他们的理性。整部福音难道不就是对唯一爱德训导的高度概括吗?四旬期中的布施,也就成了深化我们基督信徒圣召的工具。
于是,教宗写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圣召祈祷日具有同道偕行的特征:在我们丰富多样的神恩中,我们蒙召倾听彼此的声音,并一同前行,为的是承认他们、并共同辨别圣神为了所有人的福祉将把我们带到何处的使命。”
演出接近尾声时,演员们走上舞台合影留念,人们彼此互祝圣诞快乐。
教宗接着提到众议精神,强调圣座各部会彼此合作的重要性,“尤其与经济机构”合作,避免“能容易形成对立的竞争,甚至是个人层面的竞争”。
“我们彼此共融。我们因着洗礼和坚振的力量,也就是因着入门圣事的力量,我们所有人都应参与福音的宣讲,首先要向我们自己福传,就如《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所提到的那样,宣传福音前,教会应先接受福音”。
拉比们说,最大慈大悲的慈善是,在慈善中赐者与被赐者彼此均不知道对方是谁,而慈善最高尚的形式则是帮助穷人自立。当一位拉比看到一个人当众给了乞丐一块硬币时,便斥责说:慈善若使人羞愧还不如不慈善。
“基督的话充分地存在你们内,以各种智慧彼此教导规劝,以圣咏、诗词和属神的歌曲在你们心内,怀着感恩之情,歌颂天主。”(参哥3:16)圣召没有终点,一直只是答复的中点,更是一份动态的回应。
分享所拥有的,众人放弃一切而彼此支持(参阅宗4:32-35)。这就是一种使命性地宣报,比言语更好的宣报,因为耶稣的信息的美妙在具体生活中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