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真理的光辉》中的精神完全相符——若望保禄二世在文告中“对当今伦理道德神学的某些倾向的分辨”(VS28-83)进行总结时提出的劝导是:“我们主教团兄弟们不应仅限于警告信友关于某些伦理道德理论中存在的错误和危险
梵二大公会议就在本地化的问题上表现的很清楚。好多教会文献也都把降生的奥迹作为本地化的模式。
刚才罗神父提到了特利腾大公会议的礼仪特色,还有各种使用本地语言的问题。基本上觉得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你也可以用拉丁文做梵二弥撒,也可以用中文做特利腾弥撒,基本上我们可以把它本地化,也可以做不同尝试的。
只要有神父到驻地附近的教友村(青州市上院村)举行弥撒,我就向领导请假,到教堂参与弥撒,而且每次都是穿着军装去,在那个年代看到有军人去参与弥撒,教友们都非常惊讶,对我非常热情,也是在这个阶段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教会的大公性
所有收支,均在“牧灵通讯”公开发表,每年收支报告,均由专业核数人士核对,以示大公。1991年起,团体引进礼仪本位化的第一步,即在农历新年主日,举行“祭天敬祖”礼仪,以加深海外华人之认同中国文化传统。
这也正是多少年以后教会召开梵二大公会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即进行系统的神学反省)。于是这些思想家们正本清源,重新发现了真理,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其中天主五次同人类结盟立约,是非常尊重人类自由的。
许多时候,革新就是复兴,正如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所做的那样。在笔者看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信友们从未真正而深刻地认识和吸纳天主教的祈祷传统。
又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通过以「春分」后(日比夜长)、「首次月圆」(晚上亦充满光明)之后首「主日」,庆祝基督的复活节,即新约逾越节,一方面是因为基督的新约逾越节,当在旧约逾越节(犹太人尼散月十四日:春分后首次月圆
西开教堂的管风琴二、除组织教义学习班集中福传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教友增强福传意识的教育根据梵二大公会议精神:每个教友都负有福传使命,要求教友们利用节假日、利用访亲问友,向自己的家人、邻居、同学、同事传播福音
[52]当然,教宗庇护十一世对教会教育的神圣性论述并非其个人的看法,而是天主教会在梵二大公会议之前的传统看法,在此,教宗对教会教育的态度显然是将天主教信仰视为不证自明的前提,从而将非天主教信仰者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