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的有一次,奶奶的大便解不下,用了好多的药物,都没起作用,医生对此也束手无策,母亲看到奶奶痛苦的样子,二话没说,用手一点点地把奶奶的大便掏下。
31%的人回答“日常生活的伦理道德规范”;12%的人寻求“痛苦时得到安慰和支持”、11%的人“寻求获得永生的救恩”、相同数量的人寻求“净化灵魂”。
我们班的同学们都被沉重的水泥板压在了下面,瓦砾中到处传来痛苦的叫声和呼救声,慢慢地,叫声和呼救声越来越少。’
这是耶稣对待遭受痛苦的人的风格:话少讲,而做具体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与耶稣同时代的人,面对他们所看到的发生在他们周围的灾难性的事件——迫害、冲突、自然灾害——产生极度的痛苦,而认为世界的末日要到了。他们的心因害怕而感到疲累。
由于那些造成创伤的过错,有些人走过了「非常痛苦」的旅途。再者,服刑人的艰难处境也包括监狱人满为患、缺乏设施和资源,以及暴力事件。
在这段福音章节里,耶稣最后运用了分娩的比喻来解释灵性上的重生是痛苦却必要的过程。每个人都蒙召离开自己最初的「母胎」,才能承受永生的圆满。
当我怀着母性的担忧看向你们的内心时,我看到内在的痛苦和无奈,我看到受伤的过去和无止尽的寻找,我看到我的孩子们,他们想要幸福,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找到。
我们如何处理心中的渴望——包括其所带来的痛苦与希望——构成了灵修的整体。”2不管是否用“灵修”这个词,我们每天的生活状态、散发的能量都与灵修有关。曾子也讲“吾日三省吾身”,这三省就是最基本的灵修。
顺着圣阶默想主的苦难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们参观了圣阶堂(耶稣圣血滴)时,看到不同肤色的教友们顺着圣阶依次跪拜、叩首、亲吻,默想着耶稣的苦难,我们也和大家一样,满怀赔补基督苦难的心情,逐阶跪拜向上,体验当年耶稣受难的痛苦与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