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之所以被称为「圣雄」,就在于他能时时处处站在底层人的立场想问题,时刻将穷人的苦难视为自己的苦难。以一国首脑之尊仍能设身处地为穷人着想,并由此产生崇高的大悲悯情怀,足见换位思考的意义之非同寻常。
在经过了四旬期的沙漠和耶稣苦难悲伤的日子后,我们今天也要高喊胜利的呼声:「他已复活!他真的已经复活了!」每一位基督徒都在重新活出玛利亚.玛达肋纳的经验。
钟神父最后说,内地教会一定要走自己的路,找出自己的路,大家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和考验,这是非常美好的见证和重要经验。那么艰难的时代都过来了,今天的困难还不可以克服吗?
第四、这幅像预示着主耶稣的苦难和死亡:小耶稣左手拿着“三颗钉子”,右手拿着榔头,这预示着三颗铁钉将穿透祂的手足。
外邦人的宗徒在《斐理伯书》中表达了参与基督的死亡与复活所实现的变化的意义,指出了目标:我只愿认识基督和祂复活的德能,参与祂的苦难相似祂的死,我希望也得到由死者中的复活(斐3,10-11)。
我们大家去参与弥撒,是因为我们爱耶稣,而且愿意在感恩祭中分享他的苦难和复活。但是,我们是否按照耶稣的意愿,去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弟兄姐妹呢?
随后,苦难到了,陈子东的祖父和祖母也赶到周家,祖父责其不孝,鞭打责骂,祖母看着边哭边劝叫她回心转意。她却不为所动并剪下自己的一缕青丝丢在地上,以表决心。
因此主耶稣为以自己的血圣化人民,就在城门外受了苦难。(希13:12)这血,因它是那位完全的天主,同样又是完全的人,基督的血,这血足以成为千万人的赎价。
让垂死苦难的人有尊严的安详瞑目。大约四五十年前,德肋撒姆姆自己一贫如洗,她想要兴办一所收容所:专门照顾印度加尔各答最贫病交加、垂死的苦难人。这件事就发生在这之前。
当他在山园向天父祈祷的时候,他为未来的苦难和世人的忘恩负义而汗血并流,他会不会流出极其哀怨的眼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