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之光»的引言部分(1-7号)阐述了撰写这份文件的两个动机:首先是重新认识信德的光能够照耀全人类这一特性;其次,藉着纪念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揭幕50周年举行信德年的机会,加固人对信仰所敞开的广泛视野的认识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文化、宗教、民族还有风俗生活习惯等等,互相尊重互相融合的一个问题,如果不同的文化民族能够象梵二文献大公精神一样互相尊重,这样,这些问题就有一个入手点。
若然成真,这次封圣礼将是史无前例:教宗方济各在其前任本笃十六世陪同下,祝圣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倡议者、真福若望廿三世及被称为朝圣的教宗、真福若望保禄二世。
这些对信德年的响应,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大公教会的普世性。这些活动,大都以学习《天主教教理》、《信德之门》、《圣经》为主,并配以其他的福传计划。
在没有选举资格的新枢机中,有若望二十三世教宗的秘书卡波维拉蒙席,若望二十三世教宗将在不久后梵二大公会议50周年之际被册封为圣人。
梵二大公会议以后,平信徒参与福传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梵二大会议文献中,有宪章、法令、宣示,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在法令中就有《教友传教法令》的论述,《法令》强调“教友从事传教事业,源出教友使命的本身,在教会里无时可缺
由梵二大公会议所确立的神学对话应当不断深入,但我们不能忽略今日世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教宗说,在信德内的长兄长姐们,我们蒙召担当起我们对罗马城的责任,却也不要忽视世上的巨大挑战。
张主教是一个具有大公精神和大局意识的人。他常常教导我们,凡事以大局为重,看问题要有宽度、广度,更要有高度和深度。
教会敬礼圣母的历史非常久远,尤其自厄弗所大公会议以来,信友们对圣母的敬礼有了惊人的发展。
教会在梵二大公会议的推动下,依照福音细察时代的标记。教会这样做不是要把原来的补救办法和规则运用在社会情况和新出现的问题上,而是针对这些问题作出适用於各世代人的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