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基督的相遇邀请我们无私地生活,召唤我们像天主那样远离人类所理解的狭隘的“公正”。
这位被人们尊称为“国父”的天主教牧人的遗体,安放在敬献给无染原罪圣母的主教座堂正殿前中央的玻璃棺中。
在那样的时刻,世界已凝止,只剩下万苍的上主,只有心与神的交流,他们与上主离得那样地近,那样地触手可及,而世界的喧哗,已在他们的祈祷声中,褪去了、逝去了,并消失得概无踪影。
所以,我们在读经的时候凡是遇到与我们属灵生活无直接关系的经文,并且是读不懂的经文,可以暂时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它。
马丁·路德说,无亏的良心是床上最好的枕头。 是无休止的索取,还是不间断的付出,更能让你找到最好的枕头呢? 一念之差,却是生命的天壤之别。
教堂前两株高大挺拔的雪松,将圣母无染原罪堂21米高的白色尖顶烘托得巍峨壮观。据本堂司铎吴卫亚介绍,这都是教堂的常年义工贾书田师傅的“杰作”。
我守望着自然明净、寂静典雅的夜晚,凝视着窗外洱海上空深邃暗淡的苍穹中灿烂的星星,好似一双双婴儿纯真活泼的眼睛,一眨一眨地在与你无声地对话,好像是问在这浩瀚的星河中,你属于哪一颗。
他认为恻隐之心是“仁之端,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怜悯人的心是一切德行的基础和开端,没有怜悯人的心便不是人。“苟能充之(四心),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好多个“为什么”出现在脑海中,我当时整个人都陷在无数个“为什么”中,不由俯首向上主呼求,寻求答案:“主啊,求你造就我,求你给我再造一颗纯洁的心灵,属于你的心灵,求你安排适合我做的事。”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附近杨家坪生生不息的杏树,想起遥远的大屿山新鲜甘美的十字牌牛奶,想起偏僻的怒江州傈僳族人那无伴奏四声部圣歌合唱,在这个意义上,圣母神慰修道院从来就不是废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