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出于承揽业务渠道不同造成有时同工不同酬或其它新矛盾、新问题,但是随着发展趋势的潮流,这类发展中的问题终究会被大家接纳、认可,解决了的。
这些年来,我们重新发现并持续培养教会的共议精神,这表示四旬期也是一个共同作决定的时刻──作一些反社会潮流的大大小小的决定,必能改变个人及整个小区的日常生活,例如:我们购买物品的方式、对受造界的关怀,以及尽力融入那些被忽视或轻视的人群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教宗国”特别强调主教和神父的世俗权利,以及今天的以权利衡量人的价值和意义的社会潮流,有些人,甚至包括个别的主教和神父们,忽视了主耶稣所赐给的“圣事性权力”,忽视圣事的虔诚与神圣,忽视赦免人的罪的服务
通过每天的参与圣事和聆听教导,在其他兄弟姊妹们的榜样和爱心照顾下,我们会醒悟自己的身份和使命,远离偏差和错误的潮流,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所有这些选择,其实是因为每个人内心或者潮流所主导的“价值观”的体现。个人、家庭、团体和社会都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推动着大众处世为人,度日拼搏。
遇到恶逆凶事,首先要内省自己,先思己过,就是这种修养的一种表现。据《新序·杂事》等古籍记载:一次晋文公出巡时,路上遇到一条大蟒蛇,如堤坝一样挡住去路。
然而,基督徒对孩子们的期望却远超过社会潮流的辉煌与成功。
然而,人们的想法、群众的呼声、社会的潮流等等,却往往不是天主的旨意。人们想要的“默西亚”,包括当时的宗教领袖所宣讲和期待的“默西亚”,都不是天主所派遣来的“真实的默西亚”。
究竟是什么让马神父反时代精神、逆世俗潮流在铎职生活中不断地绽放精彩呢?笔者带着钦佩之情采访了马文杰神父。
世人一得则喜,一失则忧,走的是患得患失的道路;而基督徒对于祸福荣辱,顺逆沉浮皆视为天主的爱,用同样的心情对待,走的是听命和顺受天主的平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