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例说,大陆青年在会上分享他们印制福传物品,受到当局打压,传教工作面对不同程度的挑战。
他们一方面愿意告诉人不能把天主当作一件物体,如手中的画像,也不能以某个物品取代天主;另一方面却肯定天主有一个容貌,这个容貌就是:祂不高高在上,从天上观望人类,而是能与人建立关系的‘你&rsquo
呼吁大家如果家里有圣书、苦像等可以记载过去历史中值得纪念和收藏的物品,拿到博物馆进行展览。
教堂每天从早到晚都面向教内外朋友开放,教堂内灯火通明,志愿者轮流值守,音箱里传出属灵歌曲,来访者或立或坐,跪凳前的抽屉里随时有福传折页可供参考,小经堂更有多种福传小册子、圣像、圣牌、蜡烛、祈祷文、报刊等载体丰富的福传物品可供来访者免费取用
她虽然年老,但因儿子儿媳孙子的关爱,身心健康,常怀喜乐,从不生病,行动自如,她经常把自己的衣物棉被等物品施舍给四邻八舍。
後者藉着拥有物品而得到平抚和满足,前者则不然。「渴望是永远无法完全满足的匮乏,它是一股张力,是一直敞开的伤口,向他者永不止息的一种展露。渴望是令我们超越的盼望。渴望的无尽就是对无尽的渴望」。
旧约玛加伯书下12章叙述:一次犹太人和敌人战斗结束后,在打扫战场,掩埋阵亡战士时,发现每个死者口袋内有他们教规的违禁品——献给偶像的物品,他们认为战友就是因为这一罪过而受到惩罚死去
天主站在弱小者一边,我们给予上主和兄弟姐妹的不是我们的某些物品,而是我们自己,并且以谦卑和慷慨的态度奉献。教宗方济各11月11日在三钟经祈祷中如此勉励道。
爱心小组、祈祷小组、福传小组——看望病人、贫困教友,探访年老体弱者、为其送去食物、福传物品等。有一位叫闫瑞霞的教友,自购圣经,价值近10000元,免费送给索要的教内外朋友。
台湾明爱会采购了灾民急需的各种物品,做成了500个“爱心暖包”送往灾区。每个暖包含盥洗用品、内衣裤、药品、雨衣、棉手套、不锈钢碗筷、手电筒等20多样灾民最急需的日常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