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青年问我:在发生冲突、存在恐怖主义、极端运动和原教旨主义的国家,我们如何做见证人呢?他们提出这些问题,有时能回答,有时则不能。
任何形式或根源的极端归根到底都是可悲的,而温良和适度只有喜乐才能维持。为“在望德中常常喜乐”(罗12:12)而做的艰苦努力是爱的表示。这种爱极其强烈,它不愿任何人遭遇不幸。
三月十八日,阿布沙耶夫极端组织威胁说,若军方拒绝撤出或停止在因达南的活动,他们会将一名人质斩首。
不要钉子,而要祈祷和告解:圣周之际,西布大主教呼吁所有天主教徒「避免通过极端的悔罪行为,例如十字架酷刑或鞭刑」。
不能一讲宗教信仰自由就对宗教撒手不管,也不能一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不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这份联合声明最后也特别关注青年,指出“对那些在极端传统主义宗教或宗教个人主义的虚假领域中寻找信仰认同的人,我们必须表现出与平信徒的真正共融,好能提供另一种可靠的信仰”。
我们还启动了一个跨宗教基金,旨在促进与跨种族合作的所有团结关怀的行动,以应对疫情大流行、及因极端贫困和紧张局势给所有国家带来的挑战。”
在这两个极端中存在一种互补性,必须设法取得平衡,认识到若不讲正义的慈悲确实能导致社会秩序瓦解,那么的确‘慈悲是公义的圆满,亦是天主的真理最辉耀的彰显’”(《爱的喜乐》劝谕,311号)。
在这一过程中,基督信仰发挥了重要作用:分享道德和宗教价值观,引导配偶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关系,避免采取极端的解决办法。天主教信仰激励已婚夫妇寻求解决方案,以维持婚姻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打破婚姻关系”。
最近我接到的来信中就有一个难得见到的对自己极端轻蔑的例子。那是一位女性写来的。以下是那封信的片段:“我相信这封信不会直接到达你的手上,但我还是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