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公祭日:国之祭,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
也许是上主所托付的难以承受的人生之轭,故提前告知,使之在心里对天主的重托,有个事先的体验,以便对将来的事有个准备。
探访难民之後,三位宗教领袖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呼吁国际社会以关怀、同情及慷慨行动回应难民和移民的人道悲剧,为难民提供即刻有效的资源,藉着外交、政治及仁爱行动勇敢地面对目前在中东和欧洲的人道危机及其根源。
在礼仪结束后朝圣地教友不断地诵念着:至圣童贞玛利亚,降生圣言之母,又是我们的母亲,您在佘山圣殿被尊称为进教之佑,整个在中国的教会满怀热爱瞻仰您,今天我们投奔您台前,求您护佑。
他拥有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罗马宗座传信大学神学博士等学衔,而其任内专责神职人员之培育、研究中国教会、照顾教区内外籍教友、并领导天主教传播事务。
主耶稣在受难前夕,因将要发生的事深感恐惧,他孤单而矛盾地说:父啊!你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吧!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你的意愿成就吧!(路22:42)可见耶稣最终承行的是父的旨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圣经中的约伯就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天主为了考验他对自己是否忠诚,允许魔鬼将他原本富裕的家庭毁灭掉,但约伯
一位老妇人走完了勤劳的一生,在91岁时去世了。当她见到上帝后,向上帝问起了困扰她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如果所有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那为什么有时人们会那么恶劣地对待彼此?上帝
常常听到有人感叹,现在的人不好相处,总是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有人分析过中国和外国的候车室,中国的候车室每一个人都尽量和别人保持距离,坐得远远的;而在外国通常是大家
杳杳钟声响,习习晨风凉。母起事早炊,我亦理行囊。匆匆何所去,所思隔阴阳。戚戚我心悲,漫漫道路长。触目伤心碧,低头怜爹娘。年高花甲逾,十年两子丧。长子去十年,母又去年葬